Summary

对小鼠皮肤中的中性粒细胞迁移进行成像,以研究生理条件下的亚细胞膜重塑

Published: May 10, 2022
doi:

Summary

中性粒细胞迁移依赖于质膜在化学引诱剂及其与细胞外微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快速和持续的重塑。本文描述的是一种基于活体亚细胞显微镜的程序,用于研究注射到麻醉小鼠耳朵中的中性粒细胞中膜重塑的动态。

Abstract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免疫细胞在组织中的募集和功能的研究一直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中性粒细胞是最早到达炎症部位并在感染或组织损伤期间参与先天免疫反应的免疫细胞之一。到目前为止,已经使用基于均匀刺激的各种 体外 实验系统成功地可视化了中性粒细胞迁移,或在琼脂糖或微流体通道下进行限制迁移。然而,这些模型并不能概括中性粒细胞 在体内遇到的复杂微环境。基于多光子显微镜 (MPM) 的技术的发展,例如活体亚细胞显微镜 (ISMic),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工具,用于在生理条件下以亚细胞分辨率可视化和研究中性粒细胞动力学。特别是,活麻醉小鼠的耳朵因其易于接近且无需手术暴露而为实时跟踪中性粒细胞间质迁移提供了实验优势。ISMic 提供必要的光学分辨率、速度和采集深度,以跟踪细胞以及更重要的是,随时间推移 (4D) 的 3D 亚细胞过程。此外,间质微环境(即血管、驻留细胞、细胞外基质)的多模态成像可以很容易地使用表达选定荧光标记的转基因小鼠、 通过 荧光探针进行外源性标记、组织内在荧光和二次/三次谐波产生的信号的组合来实现。该协议描述了1)中性粒细胞的制备以过继转移到小鼠耳朵中,2)最佳亚细胞成像的不同设置,3)在保持生理反应的同时最小化运动伪影的策略,4)使用ISMic在中性粒细胞中观察到的膜重塑示例,以及5)用于定量分析体内迁移性中性粒细胞中膜重塑的工作流程

Introduction

定向细胞迁移是在不同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生的临界事件,包括发育、免疫反应、组织修复以及肿瘤启动、进展和播散 1,2。该过程依赖于其在质膜上的同源受体感知的特定细胞外趋化信号,然后转导为复杂的细胞内信号。这些途径反过来又通过一系列反应激活细胞迁移,包括细胞骨架的局部激活、膜运输和重塑以及细胞极化3。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迁移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表征:间充质细胞和变形虫4。间充质迁移相对较慢 (10 μm/min),并利用弱粘附在 ECM 中导航。无论采用何种方式,细胞迁移都需要对质膜进行不断重塑,从而导致在细胞前缘产生突出结构,这些结构与膜在后部的回缩紧密协调1

为了揭示这些亚细胞过程背后的分子机制,以适当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可视化迁移细胞中膜的动力学至关重要。此外,由于膜重塑受到迁移细胞周围组织微环境特性的强烈影响,因此直接在活体动物内的天然组织中对这一过程进行成像至关重要。这是通过使用活体显微镜 (IVM)5 来实现的。第一次 IVM 成像是在 ~200 年前进行的,当时使用简单的透射显微镜6 观察白细胞外渗,此后 IVM 主要用于半透明模式生物,例如斑马鱼和果蝇 7,8。在过去的二十年中,IVM 已成功用于研究小鼠、大鼠和大型哺乳动物(如猪)的细胞过程 5,9。这是由于 1) 共聚焦和多光子 (MP) 显微镜的重大发展,以及 2) CRISPR-Cas9 等基因编辑技术的提高,该技术允许快速工程各种动物模型以表达荧光标记的蛋白质和报告基因。此外,在肿瘤起始、细胞迁移和免疫反应等过程中,单个细胞及其微环境的可视化已经成为可能通过其他形式的外源性标记,例如全身引入染料以标记脉管系统10,11,以及内源性分子的激发,例如通过二次谐波生成 (SHG)1012 和神经纤维通过三次谐波产生 (THG)11,13。最后,最大限度地减少由心跳和呼吸引起的运动伪影的技术改进导致了活体亚细胞显微镜 (ISMic) 的发展,它使研究人员能够以类似于体外观察到的分辨率水平直接在活体动物中成像和研究几种亚细胞事件 14,15,16,17 .ISMic 的示例包括研究胞吐作用 14,15,16,17 和内吞作用15 期间的细胞骨架动力学、细胞迁移期间的细胞骨架动态重塑17,18、线粒体定位和代谢19,20 以及大脑中的钙信号传导21

该协议详细介绍了使用ISMic在活小鼠耳皮肤中中性粒细胞迁移期间以亚细胞分辨率研究细胞膜重塑的不同步骤和程序。这种方法基于先前描述的协议22,23,并进行了调整以实现更高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

Protocol

所有动物实验和程序均获得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马里兰州贝塞斯达)动物护理和使用委员会(协议 LCMB-031 和 LCMB-035)的批准,并符合所有相关的道德法规。实验使用2至6个月大的雄性和雌性小鼠。 mT/mG 和野生型 (WT) 宿主小鼠处于 FVB/NJ 背景中,而 LyzM-Cre x mTmG 小鼠处于 C57BL/6 背景中。 1.试剂和工具的原料和准备 在搅拌下用 PBS + 1% BSA(不含钙和镁)涂覆试管、培养皿和针头/注射器过夜。 使用 70% 乙醇或高压灭菌仔细清洁用于动物工作的表面和工具/器械。对于中性粒细胞纯化,准备以下内容:3 x 15 mL 试管、1 x 60 mm 培养皿、1 x 1.5 mL 试管;含有 10 mM HEPES 的 HBSS (pH 7.3);红细胞裂解液(ACK);Histopaque 1077;和 Histopaque 1119。 对于中性粒细胞注射,准备以下内容:1 x 低容量注射器 (10 μL)、1 x 33 G 斜面针、异氟烷和麻醉溶液(氯胺酮、甲苯噻嗪和醋丙嗪在盐水溶液中分别为 80 mg·kg-1、2 mg·kg-1 和 4 mg·kg-1)。 2. 从供体小鼠中纯化中性粒细胞 根据当地机构规定对供体小鼠实施安乐死。 从动物身上采集长骨(股骨、胫骨和肱骨),注意保持骨骼完整性,避免在采集过程中割伤骨头24. 在 BSA 涂层的 60 毫米培养皿中,去除肌肉和脂肪组织。切开骨头以进入骨髓,然后使用装满 HBSS 的注射器(27 G 针头)冲洗和均质化骨髓。 使用 40 μm 过滤器将溶液过滤到 15 mL BSA 包被的管中,并在室温 (RT) 下以 400 x g 离心 5 分钟。 吸出上清液,将沉淀重悬于 1 mL ACK 中 30 秒以裂解红细胞,然后加入 9 mL HBSS 以停止裂解。在室温下以400× g 离心溶液5分钟。 在 15 mL BSA 包被的试管中制备密度梯度,方法是轻轻地将 4 mL 的 1119 Histopaque 放在试管底部,然后在顶部轻轻分层 4 mL 的 1077 Histopaque。要格外小心,避免混淆两层。 吸出上清液并将细胞沉淀重悬于 2 mL HBSS 中。轻轻地将溶液分层在上面准备好的步骤梯度上。在室温下以 1,000 x g 旋转 30 分钟,尽可能低的加速和减速速度(“无制动”是首选)。 从管子的顶部,轻轻吸出 1077 Histopaque 层的一半。将 1077 Histopaque 层的剩余一半和 1119 Histopaque 层的上半部分收集到新鲜的 BSA 涂层管中。两个密度层之间的混浊细胞悬浮液主要含有中性粒细胞。 加入 HBSS 以达到 15 mL 的最终体积,并通过倒置试管轻轻混合。在室温下以400× g 旋转5分钟。 离心后,重悬并用 10 mL HBSS 洗涤细胞沉淀,并在室温下以 400 x g 旋转 5 分钟。重复该过程,然后将沉淀重悬于 15 mL HBSS 中,以使用细胞计数仪确定细胞数。最后,将细胞旋转并重悬于 1 mL HBSS 中,然后转移到 1.5 mL BSA 包被的管中。 纯化后,将中性粒细胞悬浮液保持在 BSA 包被的管中,在室温下在管旋转器上轻轻搅拌 30 分钟,直到标记和/或注射。注:成功纯化可产生每只小鼠 10-20 x 106 个中性粒细胞,纯度为 95%。通过流式细胞术评估纯度,使用先前描述的中性粒细胞标志物(Ly6G+、Ly6C-、Gr1+ 和 CD11b+)25,26。注:从人外周血和小鼠骨髓中纯化中性粒细胞的方案以前可用24,27。 3. 中性粒细胞标记 注:为了可视化中性粒细胞,它们是从 LyzM-Cre mT/mG 小鼠中纯化的,其中髓样细胞表达与 GFP 融合的膜靶向肽。此外,来自野生型(WT)小鼠的纯化中性粒细胞在 体外被标记。以下步骤描述了用于用商业细胞渗透性绿色荧光染料标记纯化的中性粒细胞的程序,并可适用于任何其他选择的MPM兼容荧光探针。 在1.5mL BSA包被的试管中,将绿色荧光染料(制造商推荐浓度;此处为1μM)添加到中性粒细胞悬浮液(从WT小鼠纯化)中。在室温下在管旋转器中轻轻搅拌孵育 30 分钟。 使用HBSS洗涤3次,在室温下以400× g 旋转5分钟,并将沉淀重悬于1mL HBSS中。 在室温下,在管旋转器中轻轻搅拌将BSA涂层管中的中性粒细胞悬浮液保持到注射程序。注:标记后立即注射标记的中性粒细胞是非常优选的。然而,如有必要,标记的中性粒细胞可以在标记后再搅拌10-15分钟,而不会影响 体内中性粒细胞反应的完整性。长期搅动(标记后超过 60 分钟)将导致结块、中性粒细胞死亡和 体内误导性观察。 在注射前,将细胞沉淀重悬于盐水溶液中,以达到每 20 μL 2-5 x 106 个细胞的密度。 4.中性粒细胞注射液 注意:麻醉必须按照当地机构动物护理和使用委员会的指南进行。 将动物置于密闭腔室中,并使用连接到氧气浓缩器的校准蒸发器施用3%-5%异氟醚(流速为2L / min)。 通过在捏住后脚垫时测试爪子退出反射来评估动物是否失去知觉。然后,将动物转移到温暖垫(37°C)以保持其体温。继续通过鼻锥给予异氟醚(1%-2%;流速为0.5L / min)。安全说明:为限制人员接触有毒的异氟烷,建议使用配备过滤装置的分配器系统来重新捕获循环的异氟烷。 为优化成像质量,请使用精细修剪器去除耳朵上的毛发。此过程也可以在实验前一两天进行。注意:不鼓励使用脱毛膏,因为已知它会加剧小鼠皮肤中的炎症反应并引入成像伪影。 将动物侧放。使用手术胶带,握住耳朵的边缘,然后沿着保暖垫将其压平。轻轻贴上胶带,以防止对耳朵造成任何伤害。 用中性粒细胞悬浮液(每 20 μL 2-5 x 106 个细胞)填充装有 33 G 针头的注射器,并将其安装在显微操纵器上。注意: 针头和耳朵在加热垫上的注射角度必须在 10° 到 30° 之间,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并提高细胞注射的成功率。 轻轻地将针头(斜面朝上)移向耳朵,然后慢慢刺穿皮肤。一旦针头进入皮肤内,慢慢推动活塞并输送 2-3 μL 细胞悬液。注意:应避免使用有可见血管的区域,因为损坏血管会导致对注射产生不良和复杂的免疫反应以及成像问题。 在耳朵的 2-3 个不同区域重复注射,最好相距 2-3 毫米。不要用细胞悬浮液“过度填充”耳朵。注意:注射必须在耳朵中央进行。耳朵的外围很薄,必须小心处理,因为它很容易损坏,而中心部分较厚,包含较大的血管和较少的毛囊,并且可以承受更大的注射量。 小心地取下手术胶带,让动物在监督下恢复意识。在成像之前,让动物休息1小时,让组织和细胞从注射程序中恢复。 5. IVM 麻醉 注意: 深度麻醉通过减少由于心跳和呼吸引起的运动伪影来显着提高成像质量。注射中性粒细胞的小鼠接受化学麻醉,与气体诱导的麻醉相比,化学麻醉提供更深的镇静作用。麻醉必须按照当地机构动物护理和使用委员会的指南进行。 从中性粒细胞注射恢复后一小时,通过含有甲苯噻嗪/氯胺酮/乙酰丙嗪混合物(分别为80 mg·kg-1,2 mg·kg-1和 4 mg·kg-1)在盐水溶液中的皮下注射麻醉动物。注意:为确保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必须使用连接到加热泵的加热垫或水循环垫从麻醉到实验结束保持动物温暖。 为了维持麻醉超过 1 小时,每 40 分钟皮下注射氯胺酮/醋丙嗪(分别为 40 mg·kg-1 和 2 mg·kg-1 )的混合物。通过测试爪子退出反射,定期监测麻醉小鼠的意识迹象。 此外,对于持续时间超过 1 小时的成像程序,将无菌非药物眼膏涂抹在眼睛上,以防止麻醉期间角膜干燥,并通过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溶液(每小时 200 μL)保持身体水合作用。注意:或者,可以使用基于数字控制的灌注系统来确保定期和顺利地注射麻醉溶液和/或提供液体。可以设置自动注射器驱动器,以提供所需体积的麻醉剂并提供更长时间的补水。为此,可以将带翼的输液针皮下插入动物的背部皮肤中,并用手术胶带固定。 6. 影像学检查 注意:此处描述的动物设置和成像参数针对配备单条激光线的倒置多光子显微镜进行了优化,以激发并同时收集来自不同荧光团的发射。 在将麻醉动物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之前,请确保显微镜已打开,并且载物台和镜头都预热至37°C。 用与加热镜片对齐的玻璃盖玻片(厚度 #1 或 1.5)盖住载物台上的孔。 小心地将动物移到舞台上。如果计划长时间(>1 小时)进行成像,则使用眼药膏并如上所述固定基于翼状输注的灌注系统。 在盖玻片的中心滴一滴生理盐水,然后将注射中性粒细胞的耳朵放在其顶部。用无菌棉签轻轻将耳朵压平,划过盖玻片的中心,以去除气穴。注意:在耳朵和盖玻片之间应用生理盐水(或 PBS)可减少由于气穴引起的光折射,从而确保均匀的折射率和卓越的成像质量。 将一根木棍(从棉签上取下)轻轻按压到耳朵靠近动物头部的一侧,并用胶带将其锁定,从而固定耳朵(图1A)。注意: 固定的木棒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心跳和呼吸引起的运动伪影,并显着提高成像质量。重要的是,木棍必须固定得足够好,以稳定耳朵而不影响血液流动。 使用显微镜目镜,找到一个感兴趣的区域,然后切换到多光子采集模式。 将激光激发波长设置为 900-930 nm,以允许同时采集 GFP/绿色荧光染料、mTomato 以及 Colagen-I(通过 SHG)。 在探测器上设置适当的反射镜和滤光片组合以收集发射光(带通滤光片:蓝色 = 410-460 nm,绿色 = 495-540 nm,红色 = 580-640 nm)。注意:注射的中性粒细胞,当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时,会表现出强烈的绿色荧光,使它们在显微镜目镜下可见,即使注射到耳朵的较深部分也是如此。 确定最适合硬件配置的设置。即使可以以 30 秒到 1 分钟的间隔跟踪迁移细胞,也要以更高的速度(至少 <10 秒的间隔)对亚细胞事件进行成像。在下面的示例中,介绍了两种不同的成像设置,以显示经典 IVM 和 ISMic 之间的区别。在追踪细胞迁移和研究宿主小鼠组织(图1)的经典IVM方法中,使用30x镜头和图像尺寸为512 x 512像素(像素大小为0.83μm)的振镜扫描仪,并使用步长为2μm的电动平台设置z轴位移,允许每30秒成像30μm深的体积。 在以更高的放大倍率和分辨率对高动态膜重塑进行成像的 ISMic 方法中(图 2),使用 40 倍镜头和共振扫描仪,平均为 3 倍,图像尺寸为 512 x 512 像素(像素尺寸为 0.25 μm),并使用步长为 1 μm 的压电陶瓷设置 z 轴位移, 允许每 4-5 秒对 20 μm 深体积进行成像。 通过诱导无菌激光损伤来触发中性粒细胞迁移。将激发激光以足以达到至少 80 mW22 的高功率聚焦在组织的狭窄区域 (20 μm x 20 μm) 上 10 秒。 通过在所有通道中出现的强自发荧光信号以及由此产生的胶原排列改变来识别激光诱导的损伤(图1D)。注意:为了获得可靠的结果,必须始终尽可能远离血管诱发损伤;如果破裂,释放到组织中的血细胞将影响成像质量,并导致强烈的整体免疫反应。 在实验结束时保存数据以供进一步分析。 根据当地机构指南对动物实施安乐死。如果需要,可以收集组织进行固定和进一步处理。 7. 代表性数据分析 注意:可以使用显微镜软件、第三方软件或定制程序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和分析。所使用的程序和工具取决于调查人员的具体需要。这里显示的是量化膜曲率和迁移中性粒细胞前缘和后部局部区域变化的工作流程示例。 打开带有 Imaris 或 Fiji 的成像文件,以 4D 形式可视化中性粒细胞的迁移并确定实验的质量。注意:Imaris 和 Fiji 可以读取多个显微镜品牌的成像格式。 通过运行自定义的 MATLAB 代码脚本,按照以下步骤处理数据。使用 MATLAB 的 Bio-Formats28 软件包读取选定的成像文件。使用 Otsu 算法29 分割 3D 体积的每一帧以识别单个单元格。 根据最小位移准则30 跟踪已识别的物体。 确定对象的活动轮廓和边界。为在时间范围内识别的每个对象生成最大投影。 将 MATLAB 中的 bwboundaries 函数应用于步骤 7.2 中每个已识别对象的最大投影,以生成 100 个边界点。 使用通过 http://www.iacl.ece.jhu.edu/static/gvf/ 下载的 MATLAB 包中的函数,优化使用动态轮廓算法识别的边界点,以实现亚像素精度31(图 3A)。 将步骤 7.3 中跟踪确定的物体边界和物体轨迹指数与原始图像的最大投影叠加,以生成 2D 叠加电影的输出,用于可视化和手动检查。 在叠加的影片中,通过排除非像元对象、触摸对象和边界不完整的对象,手动选择所有标识为迁移像元的对象。在电子表格中记录每个单元格轨迹的跟踪索引、开始帧和结束帧,以用作由 MATLAB 代码脚本实现的后续步骤的输入。 根据最小位移准则跟踪从每一帧到下一帧的像元边界点。使用MATLAB中的 Polyarea 函数计算两个连续时间范围内由相邻边界点下划线的区域(图3C)。如果局部像元边界从像元向外移动,则为面积变化分配一个正号。如果局部像元边界向内移动到像元,则为面积变化分配一个负号。 通过将相邻边界点拟合到一个圆(每侧 5 个;总共 11 个)32 来测量每个框架的每个边界点的局部膜曲率(图 3B)。 使用MATLAB中的imagesc函数(图3D,E)生成kymographs,以显示亚细胞特征随时间的变化,并与细胞的位置相关。

Representative Results

在这里,提出了两组不同的结果,以说明经典的IVM和ISMic,它们分别提供细胞和亚细胞分辨率。在第一个示例中,从野生型 (WT) 小鼠中纯化嗜中性粒细胞,用 Cell Tracker Green 标记以染色细胞质,然后注射到表达靶向质膜荧光蛋白的转基因小鼠中(mTomato 小鼠,也称为 mT/mG33,图 1 和 Movie 1 和 Movie 2)。该受体小鼠通过基于IVM的方法(步骤6.8.1)实现了耳组织中结构特征的可视化,例如血管,驻留细胞和毛囊(图1C和电影1)。通过SHG(在激发波长的一半处检测到)揭示的胶原纤维被排列在真皮层中一个复杂的网络中,其中中性粒细胞被注射。沿着毛囊 (HF) 的边缘,观察到一层上皮细胞(即角质形成细胞)。偶尔,可以看到残留毛发的伪影,导致皮肤局部凹陷(H)。由于在所有通道中都能检测到强烈的自发荧光以及胶原排列的改变,因此激光诱导的损伤很容易看到(图1D)。在电影 1 中可以更完整地了解皮肤的 3D 结构和注射的中性粒细胞的定位,该电影描绘了皮肤从外层到内层的 Z 形堆栈和 3D 体积渲染。延时成像显示中性粒细胞对耳部皮肤进行采样,并与 ECM 和宿主组织相互作用(电影 2)。在此分辨率下成像并每 30 秒采集一次 Z 堆栈可以执行细胞追踪和运动参数(即速度和方向性)的测量,但在此分辨率下对膜重塑进行精确和详细的分析具有挑战性。 在第二个示例中,使用从LyzM-cre mT/mG小鼠纯化并注射到WT动物中的表达mGFP的中性粒细胞通过ISMic方法(步骤6.8.2)评估膜重塑(图2A,实验流程图)。使用ISMic协议(电影3和图2B中的静止图像)并在激光损伤时,在迁移过程中观察到质膜的动态重塑,并且清楚地看到前缘的膜突起的形成和细胞后部的缩回(图2和视频3)。电影 3 中突出显示的延时序列揭示了与 ECM 交互的复杂性。事实上,中性粒细胞在间隙中迁移,要么沿着纤维移动,要么在它们之间的空间中移动。最后,量化了每个时间点的定量方面,例如曲率的变化以及细胞前部和后部的面积变化。以图2B中描述的细胞为例,基于识别细胞表面下方的100个边界点(图3A),使用算法管道(参见步骤7)分析质膜的局部动力学。计算每个边界点的局部曲率(图3B)和质膜突起下划线区域(图3C)的变化,并在每个时间范围内作为测距仪报告(图3D,E)。细胞的前部和后部都比细胞的侧面保持更高的曲率(图3D);负区域变化(凹陷、蓝色区域)在细胞后部比在前缘更明显,其中正区域变化更突出(突起、红色区域)(图3E)。 图 1:小鼠耳部皮肤中性粒细胞的 IVM。 (A) 显微镜台上的耳朵设置示意图。(二)实验流程图。(C) 注射荧光标记的中性粒细胞的 mTomato 小鼠耳部皮肤的代表性图像,具有不同的投影。毛囊 (HF)、血管 (BV)、表皮 (E)、真皮 (D)、基底细胞层 (BCL) 和毛发伪影(由于皮肤表面有残留毛发,H)。(D)无菌激光损伤后小鼠皮肤的代表性图像:蓝色通道(右),绿色和红色通道(中),合并图像(左)。在图像的左侧,通过在绿色和红色通道中都具有强烈的自发荧光发射,以及通过在胶原 I 纤维中形成孔来观察到的 ECM 破坏,可以看到损伤。 在C 和 D中,绿色:中性粒细胞;红色:小鼠宿主组织;青色:Collagen-I SHG。 请点击这里查看此图的较大版本. 图 2:mGFP 中性粒细胞在 WT 小鼠耳中迁移的延时。 (一)实验流程图。(B) 电影 3 中具有代表性的静态图像。(C) 同一细胞的体积渲染,以可视化膜 3D 组织。高膜动力学区域用箭头表示(红色表示缩回,蓝色表示突出)。(D) 渲染细胞体积的特写和倾斜可视化。 请点击这里查看此图的较大版本. 图 3:使用 ISMic 收集的膜动力学定量分析流程。 (A) 图 2B 中描述的 mGFP 中性粒细胞的两个连续帧之间的细胞轮廓测定和边界点重新分配(100 个边界点)。(B) 彩色边界表示为每个边界点确定的局部膜曲率。(C) 两个连续帧之间的局部区域变化(当前:蓝色,下一个:红色)。绿色区域表示局部膜运动的跟踪结果。黄色箭头表示膜位移的大致方向。(D) 细胞随时间变化的边界曲率 kymograph。纵轴表示边界点索引,其中 1 和 100 表示根据其迁移方向划分的单元格的后部。(E) 反映细胞膜突出(红色)和膜回缩(蓝色)随时间变化的局部区域变化 kymograph。 请点击这里查看此图的较大版本. 视频 1:使用 IVM 在 mTomato 小鼠耳朵中可视化的绿色标记的中性粒细胞。 红色:mTomato宿主小鼠组织。青色:Collagen-I SHG;绿色:中性粒细胞。 请点击这里下载这部电影。 视频 2:中性粒细胞在 mTomato 小鼠耳皮中迁移的 IVM。 视频是以 5 帧/秒的帧速率采集 ͂27 分钟的图像堆栈的最大强度投影。红色:mTomato宿主小鼠组织。青色:Collagen-I SHG;绿色:中性粒细胞。 请点击这里下载这部电影。 视频 3:WT 小鼠耳朵中中性粒细胞迁移过程中膜重塑的 ISMic。 视频是以 10 帧/秒的帧率采集 ͂8 分钟的图像堆栈的最大强度投影。红色:mTomato宿主小鼠组织。青色:Collagen-I SHG;绿色:mGFP中性粒细胞;浅绿色:中性粒细胞呈色。 请点击这里下载这部电影。

Discussion

尽管在细胞迁移和膜重塑领域取得了数十年的进步,但很少有研究采用IVM来可视化活体动物的亚细胞特征。该协议中描述的程序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工具,可以获得对活体动物中性粒细胞迁移的新见解,更具体地说,在此过程中获得质膜重塑的新见解。考虑到组织微环境固有的复杂性,这种方法使得在生理条件下研究中性粒细胞迁移成为可能。事实上,MPM 的使用通过使用表达选定荧光标记物的小鼠品系、外源性组织标记、内源性荧光激发以及通过 SHG 或 THG12,13 产生的信号的组合,可以可视化宿主组织内的多种特征。

在此过程中要考虑的一个潜在问题是光损伤。尽管 MPM 在光漂白和光毒性方面通常比共聚焦显微镜更安全,但在对活组织进行成像时必须小心34。光毒性会极大地阻碍结果,因为它会产生成像伪影,范围从小的明亮斑点到较大面积的受损组织,或者抑制/刺激各种细胞内通路。为防止光毒性,激光功率应保持在最低限度,并且必须设计适当的控制装置以验证生理条件是否得到维持(例如,测量血流、氧化应激探针)35,36。此外,在这种涉及皮肤的特定程序中,强烈建议使用白化病菌株,因为深色涂层动物中存在的黑色素对光毒性更敏感 36,37,38

该程序的主要局限性包括所使用的显微镜系统和中性粒细胞的性质。尽管与其他光学显微镜技术(例如,共聚焦、转盘)相比,使用 MPM 显着增加了组织成像的深度,但观察耳朵中亚细胞动力学的能力仅限于组织的最外层 (80-100 μm)。这是由于厚的ECM层产生的强烈光散射使得研究更深层的迁移变得困难。另一个限制是中性粒细胞的寿命非常短,不能在培养物中保存足够长的时间来执行基因编辑技术。这可以通过对小鼠进行工程改造来产生缺乏特定基因或携带特定突变的中性粒细胞来克服,这当然会增加研究成本和持续时间。

这里描述的程序虽然旨在研究膜动力学,但不仅可以在中性粒细胞中,而且在其他免疫细胞类型和迁移细胞中,都可以进行定制以解决任何细胞生物学问题。通过低放大 IVM 收集的细胞行为信息(例如,迁移表型、细胞速度和方向性22)可以与通过 ISMic 获得的细胞器重新定位、蛋白质分泌、内吞作用、核动力学、钙动力学、细胞骨架组织和网络形成的机制信息进行补充和关联。使用药理学和/或基因操作可以突出特定分子途径在感兴趣的过程中的作用,使其成为一种独特且非常有效的方法。

Disclosures

The authors have nothing to disclose.

Acknowledgements

这项研究得到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癌症研究中心的校内研究计划的支持。

Materials

1.5 mL tubes USA Scientific 4036-3204
15 mL tubes Corning 430766
1 mL syringe Covidien 8881501400
27 G needle Kendall 827112
27 G winged infusion set Terumo SV*27EL
30x objective Olympus UPLSAPO30XS 1.05 NA, silicon oil immersion
40x objective Olympus UPLSAPO40XS 1.23 NA, silicon oil immersion
60 mm dishes Falcon 353002
6 mL syringe Kendall 8881516937
Acepromazine (10 mg/mL) Vet one 13985-587-50
ACK lysis buffer Quality Biological 118-156-101
Balance AND EK-1200A
BSA Sigma Aldrich A9647
Cell strainer 40 µm Sigma Aldrich CLS431750
Fiji ImageJ N/A Image visualization/analysis software
Fluoview Software Olympus N/A Acquisition software
FVB mouse strain Jackson N/A FVB background
Gas Anesthesia system Patterson veterinary 07-8915712 Link 7 model
Green Cell tracker Thermo C2925 Solubilized in cell culture grade DMSO to reach 1 mM concentration (1000x)
Hair removal cream Nair N/A
HBSS (w/o Ca2+, Mg2+) Gibco 14175-095
HEPES 1 M pH 7.3 Quality Biological 118-089-721
Histopaque 1077 Sigma Aldrich 10771-100ML
Histopaque 1991 Sigma Aldrich 11191-100ML
Imaris Bitplane N/A Image visualization/analysis software
Isoflurane Vet one 13985-528-40
Ketamine (100 mg/mL) Vet one 13985-584-10
LyzM-cre x mT/mG generated in the lab N/A C57BL/6J background
Manual micromanipulator WPI M3301R
MATLAB MatWorks N/A Analysis software
mtomato mouse strain generated in the lab N/A mT/mG, FVB background
Multiphoton laser Spectra Physics Insight DS+
Multiphoton Microscope Olympus MPE-RS
Nanofil 10 µL syringe WPI NANOFIL
Nanofil 33 G needle WPI NF33BV-2
Objective heater Bioptechs N/A
Objective heater controller Bioptechs 150803
Ophtalmic ointment Major NDC 0904-6488-38
Oxygen concentrator Caire VisionAire 5
PBS (w/o Ca2+, Mg2+) Quality Biological 114-058-131
Saline Quality Biological 114-055-101
Stage heater Okolab N/A
Stage heater controller Okolab H401-T
Surgical tape 3M 1538-1 Hypoallergenic
Syringe driver Harvard Apparatus PHD Ultra
Warming Pads Parkland Scientific A2789B
Warming Pump Parkland Scientific TP-700
Xylazine (100 mg/mL) Vet one 13985-704-10

References

  1. Trepat, X., Chen, Z., Jacobson, K. Cell migration. Comprehensive Physiology. 2 (4), 2369-2392 (2012).
  2. Oudin, M. J., Weaver, V. M. Physical and chemical gradients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regulate tumor cell invasion, migration, and metastasis. Cold Spring Harbor Symposia on Quantitative Biology. 81, 189-205 (2016).
  3. Devreotes, P., Horwitz, A. R. Signaling networks that regulate cell migration. Cold Spring Harbor Perspectives in Biology. 7 (8), 005959 (2015).
  4. Alexandrova, A. Y., Chikina, A. S., Svitkina, T. M. Actin cytoskeleton in mesenchymal-to-amoeboid transition of cancer cell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356, 197-256 (2020).
  5. Masedunskas, A., et al. Intravital microscopy. Bioarchitecture. 2 (5), 143-157 (2012).
  6. Wagner, R. . Explanatory panels on physiology and development history 1839. , (1839).
  7. Yaniv, K., et al. Live imaging of lymphatic development in the zebrafish. Nature Medicine. 12 (6), 711-716 (2006).
  8. Vinegoni, C., et al. Mesoscopic fluorescence tomography for in-vivo imaging of developing Drosophila. Journal of Visualized Experiments. (30), e1510 (2009).
  9. Sack, F. -. U. Intravital microscopy of pulmonary microcirculation after single lung transplantation in pigs. Transplantation Proceedings. 38 (3), 737-740 (2006).
  10. Rehberg, M., Krombach, F., Pohl, U., Dietzel, S. Label-free 3D visualization of cellular and tissue structures in intact muscle with second and third harmonic generation microscopy. PloS One. 6 (11), 28237 (2011).
  11. Weigelin, B., Bakker, G. -. J., Friedl, P. Intravital third harmonic generation microscopy of collective melanoma cell invasion: Principles of interface guidance and microvesicle dynamics. Intravital. 1, 32-43 (2012).
  12. Poole, J. J. A., Mostaço-Guidolin, L. B. Optical microscopy and the extracellular matrix structure: A review. Cells. 10 (7), 1760 (2021).
  13. Weigelin, B., Bakker, G. -. J., Friedl, P. Third harmonic generation microscopy of cells and tissue organization. Journal of Cell Science. 129 (2), 245-255 (2016).
  14. Ebrahim, S., et al. Dynamic polyhedral actomyosin lattices remodel micron-scale curved membranes during exocytosis in live mice. Nature Cell Biology. 21 (8), 933-939 (2019).
  15. Shitara, A., et al. Cdc42 negatively regulates endocytosis during apical membrane maintenance in live animals.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30 (3), 324-332 (2019).
  16. Masedunskas, A., et al. Role for the actomyosin complex in regulated exocytosis revealed by intravital microscop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08 (33), 13552-13557 (2011).
  17. Subramanian, B. C., et al. The LTB4-BLT1 axis regulates actomyosin and β2-integrin dynamics during neutrophil extravasation. 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219 (10), 201910215 (2020).
  18. Yan, S. L. S., Hwang, I. -. Y., Kamenyeva, O., Kehrl, J. H. In vivo F-Actin filament organization during lymphocyte transendothelial and interstitial migration revealed by intravital microscopy. iScience. 16, 283-297 (2019).
  19. Porat-Shliom, N., et al. In vivo tissue-wide synchronization of mitochondrial metabolic oscillations. Cell Reports. 9 (2), 514-521 (2014).
  20. Takihara, Y., et al. In vivo imaging of axonal transport of mitochondria in the diseased and aged mammalian CN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12 (33), 10515-10520 (2015).
  21. Calvo-Rodriguez, M., et al. Increased mitochondrial calcium levels associated with neuronal death in a mouse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 Nature Communications. 11, 2146 (2020).
  22. Lämmermann, T., et al. Neutrophil swarms require LTB4 and integrins at sites of cell death in vivo. Nature. 498 (7454), 371-375 (2013).
  23. Li, J. L., et al. Intravital multiphoton imaging of immune responses in the mouse ear skin. Nature Protocols. 7 (2), 221-234 (2012).
  24. Swamydas, M., Lionakis, M. S. Isolation, purification and labeling of mouse bone marrow neutrophils for functional studies and adoptive transfer experiments. Journal of Visualized Experiments:JoVE. (77), e50586 (2013).
  25. Rose, S., Misharin, A., Perlman, H. A novel Ly6C/Ly6G-based strategy to analyze the mouse splenic myeloid compartment. Cytometry. Part A: The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Analytical Cytology. 81 (4), 343-350 (2012).
  26. Lakschevitz, F. S. Identification of neutrophil surface marker changes in health and inflammation using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flow cytometry. Experimental Cell Research. 342 (2), 200-209 (2016).
  27. Oh, H., Siano, B., Diamond, S. Neutrophil Isolation Protocol. Journal of Visualized Experiments:JoVE. (17), e745 (2008).
  28. . MATLAB – Bio-Formats 6.1.0 documentation Available from: https://docs.openmicroscopy.org/bio-formats/6.1.0/users/matlab/index.html (2022)
  29. Otsu, N. A Threshold selection method from gray-level histograms.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9, 62-66 (1979).
  30. Crocker, J. C., Grier, D. G. Methods of digital video microscopy for colloidal studies.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179, 298-310 (1996).
  31. Xu, C., Prince, J. L. Snakes, shapes, and gradient vector flow.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A Publication of the IEEE Signal Processing Society. 7 (3), 359-369 (1998).
  32. Driscoll, M. K., et al. Automated image analysis of nuclear shape: what can we learn from a prematurely aged cell. Aging. 4 (2), 119-132 (2012).
  33. Muzumdar, M. D., Tasic, B., Miyamichi, K., Li, L., Luo, L. A global double-fluorescent Cre reporter mouse. Genesis. 45 (9), 593-605 (2007).
  34. Tauer, U. Advantages and risks of multiphoton microscopy in physiology. Experimental Physiology. 87 (6), 709-714 (2002).
  35. Débarre, D., Olivier, N., Supatto, W., Beaurepaire, E. Mitigating phototoxicity during multiphoton microscopy of live Drosophila embryos in the 1.0-1.2 µm wavelength range. PloS One. 9 (8), 104250 (2014).
  36. Masedunskas, A., et al. Intravital microscopy: a practical guide on imaging intracellular structures in live animals. Bioarchitecture. 2 (5), 143-157 (2012).
  37. Ng, L. G., et al. Visualizing the neutrophil response to sterile tissue injury in mouse dermis reveals a three-phase cascade of events. The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131 (10), 2058-2068 (2011).
  38. Wu, X. S., et al. Melanoregulin regulates a shedding mechanism that drives melanosome transfer from melanocytes to keratinocyt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09 (31), 2101-2109 (2012).

Play Video

Cite This Article
Melis, N., Subramanian, B., Chen, D., Weigert, R. Imaging Neutrophil Migration in the Mouse Skin to Investigate Subcellular Membrane Remodeling Under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J. Vis. Exp. (183), e63581, doi:10.3791/63581 (2022).

View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