Özet

使用基于高通量和定量发光的报告基因分析评估 DNA 双链断裂修复活性

Published: June 14, 2024
doi:

Özet

我们提出了使用一套基于发光的染色体外报告基因底物评估细胞中双链断裂修复途径熟练程度的方案。

Abstract

DNA 双链断裂 (DSB) 的修复对于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和细胞活力至关重要。细胞中的 DSB 修复 (DSBR) 是通过多种机制介导的:同源重组 (HR)、非同源末端连接 (NHEJ)、微同源介导的末端连接 (MMEJ) 和单链退火 (SSA)。细胞检测对于测量这些通路对各种刺激的熟练程度和调节度至关重要。

在这里,我们提出了一套染色体外报告基因检测,每种检测都测量细胞中四种主要 DSBR 通路之一对纳米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重构。瞬时转染到目标细胞中后,通过检测纳米荧光素酶 (NanoLuc) 发光,可在 24 小时内测量通路特异性报告基因底物的修复。

这些稳定的分析方法具有定量、灵敏、可滴定的特点,并且适用于高通量筛选形式。这些特性在 DNA 修复研究和药物发现中提供了广泛的应用,补充了目前可用的细胞 DSBR 检测工具包。

Introduction

DNA 双链断裂 (DSB) 代表一类毒性特别强的 DNA 损伤1,因此细胞进化出多个 DSB 修复 (DSBR) 途径来修复这些损伤。四种主要的 DSBR 机制是同源重组 (HR)、非同源末端连接 (NHEJ)、微同源介导的末端连接 (MMEJ) 和单链退火 (SSA)2,3。DSBR 通路有助于维持健康的组织发育和生理机能,并预防癌症等疾病。此外,这些修复机制具有在精准肿瘤学中开发小分子调节剂的治疗潜力。例如,靶向 DNA 聚合酶 θ (Polθ) 是 MMEJ 修复途径中的一种关键酶,由于其在癌症中对 HR 缺陷的合成致死性而引起了人们的兴趣4

因此,了解 DSBR 具有广泛的临床意义,需要能够测量所有主要 DSBR 通路活性的功能性细胞检测5。检测必须适用于遗传学和药理学研究,并且可以在感兴趣的细胞模型中部署。为了支持小分子药物发现工作,分析必须具有高灵敏度、可滴定性、快速周转,并且可扩展到适合化合物筛选的高通量形式。

一般来说,DSBR 以前使用稳定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的基于荧光的报告基因检测系统进行测量6。然而,虽然染色体 DSBR 的生理学概括是一个明显的优势,但这种检测仅限于集成了报告基因的宿主模型,利用劳动密集型的样品制备和流式细胞术分析,并且通量、周转时间、稳健性和灵敏度有限,这些都是药物发现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特征。

在这里,我们描述了一套 DSBR 报告基因检测,可以评估四种主要的 DSBR 途径。 图 1 概述了报告基因检测底物套件,并在最近的出版物7 中进一步描述。它们是染色体外的,允许通过简单的瞬时转染将其引入细胞,并掺入纳米荧光素酶报告基因8(必须通过与特定 DSBR 机制结合来重构),从而产生灵敏度、稳健性和可扩展性。该方案中包括以下 DSBR 报告基因底物变体(图 1):

不依赖切除术的 MMEJ: 这种线性底物由一个核心双链 DNA (dsDNA) 区域和单链 DNA (ssDNA) 突出端组成,其模拟切除的 DNA 末端9。ssDNA 区域末端的四个核苷酸微同源编码报告基因的起始密码子。通过 MMEJ 修复这种底物可恢复报告基因开放阅读框 (ORF)。

切除依赖性 MMEJ: N 端报告基因外显子被包含终止密码子的片段中断,该终止密码子的两侧是 8 个碱基对 (bp) 微同源性。在 MMEJ 介导的修复之前需要进行溶核末端切除,以恢复完整的报告基因。

钝性 NHEJ: 报告基因分为 N 端和 C 端部分,其中后者位于启动子的上游。DSB 是使用 EcoRV 产生的,它需要 NHEJ 直接连接(无需末端处理)才能重新连接报告基因部分并恢复报告基因 ORF。

非钝性 NHEJ: DSB 位于内含子内,根据限制性内切酶的选择,将具有内聚或非内聚末端。NHEJ 对这种底物的修复需要在末端处理之前进行连接。

长模板 HR: 报告基因的 N 末端外显子被含有限制性位点的 DNA 片段中断,该片段取代了原始报告基因序列的 22 bp。为了恢复该序列,HR 修复使用放置在 C 端外显子下游的 2.5 kb 同源模板。

简短的 HR 模板: 生成 DSB 所需的限制性位点替换了天然报告基因序列的一部分,并引入了框内终止密码子。与长模板版本一样,该 HR 底物需要下游同源模板 (360 bp) 来准确修复和恢复报告基因 ORF。

SSA: 该底物包含位于报告基因 N 末端外显子内的过早终止密码子。去除该终止密码子和恢复完整的报告基因序列需要 SSA 修复,这涉及在同源对齐之前进行双向长距离切除。

为了产生 DSB,一些报告基因底物可以用 I-SceI 消化(图 1)。这将在切除依赖性 MMEJ、非平头 NHEJ、长模板 HR 和 SSA 报告基因中产生具有非粘性末端的线性底物,它们在倒置方向上具有串联的 I-SceI 位点。在短模板 HR 报告基因底物中,单个 I-SceI 位点的消化将产生内聚末端。非平末端 NHEJ、切除依赖性 MMEJ、长模板 HR 和 SSA 质粒也可以用 HindIII 消化,这将产生互补的粘性末端。

我们提供了用于生成报告基因检测底物的方案,并描述了如何进行检测,提供了有关如何使用它们来量化 DSBR 的详细信息,包括对小分子的可滴定反应、评估细胞效力、靶向活性和通路选择性。

Protocol

1. 报告基因底物的制备和质量控制 (QC) 注:编码报告基因底物的质粒可以在标准 大肠杆菌 菌株(例如 DH5α 和衍生物)中繁殖,并通过质粒分离回收。质粒细节(大小和抗生素抗性)见 表 1 和 图 1。 图 1:基于染色体外 NanoLuc 的 DSBR 报告基因检测示意图。 DSBR 报告基因底物的示意图,包括它们在每个来源质粒中的位置、主要序列特征以及通路特异性修复后的最终布局。通过用 XhoI/HindIII 消化从源质粒中切除不依赖切除的 MMEJ 底物核心,之后必须将帽连接到两端以产生 MMEJ 的底物。平末端 NHEJ 报告基因底物是通过用 EcoRV 从源质粒上切除产生的。切除依赖性 MMEJ、非平末端 NHEJ、长模板 HR 和 SSA 报告基因底物通过使用 I-SceI(产生非粘性末端)或 HindIII(产生粘性末端)对源质粒进行线性化而产生。短模板 HR 报告基因底物是使用 I-SceI(产生粘性末端)对源质粒进行线性化而产生的。通过靶 DSBR 途径修复每个报告基因底物,重建编码功能性 NanoLuc 的完整纳米荧光素酶 ORF。该图改编自 Rajendra 等人7。缩写: DSBR = 双股断裂修复;NanoLuc = 纳米荧光素酶;MMEJ = 微同源介导的末端连接;NHEJ = 非同源末端连接;HR = 同源重组;SSA = 单链退火;ORF = 开放阅读框。 请单击此处查看此图的较大版本。 不依赖切除的 MMEJ 报告基因底物的制备 (图 1 和 图 2A-C)ssDNA / dsDNA帽的制备(图2A)将 表 2 中列出的四种寡核苷酸分别重悬于退火缓冲液(20 mM Tris pH 7.5,50 mM NaCl 在分子生物学级水中)中,以生成 100 μM 的储备液。 ss/dsDNA 帽的退火在 0.2 mL 试管中混合步骤 1.1.1.1 中的左帽左帽各 50 μL 长寡核苷酸和短寡核苷酸(100 μM 储备液)。 对右帽寡核苷酸重复此操作。 使用热循环仪,将每个寡核苷酸混合物在 99 °C 下孵育 5 分钟,然后以 1 °C/min 的速度降至 10 °C。注意: 这将生成退火的左帽和右帽。 (QC,可选)通过电泳验证寡核苷酸退火将步骤 1.1.1.2 中的每种产物 100 ng 与步骤 1.1.1.1 中的单个寡核苷酸和低分子量 DNA 梯一起在 200 V 下在 20% 丙烯酰胺-Tris-硼酸盐-EDTA (TBE) 凝胶中电泳 80 分钟。 用含有适当荧光 DNA 染料的 TBE 电泳缓冲液对凝胶进行染色,以观察 ssDNA 和 dsDNA 至少 10-15 分钟。 在凝胶成像系统上可视化荧光(图 2A)。注意:步骤 1.1.1.3.1 至 1.1.1.3.3 用于验证瓶盖是否已正确退火。左帽和右帽的表观大小应分别为 ~120 bp 和 ~175 bp。 报告基因底物核心的纯化(图 2B)将 100 μg 报告核心质粒与 4 μL HindIII 和 4 μL XhoI(每种酶 4 U/μg 质粒)和 20 μL 10x 缓冲液混合。用双蒸水 (ddH2O) 使总体积达到 200 μL,并在 37 °C 下孵育 2 小时过夜以消化质粒。注:对于更大或更小数量的酶解,按比例缩放反应。 将消化反应在 80 °C 下孵育 20 分钟以加热灭活限制性内切酶。 向步骤 1.1.2.2 中的反应混合物中加入 40 μL 碱性磷酸酶(2 U/μg 质粒)和 27 μL 10x 缓冲液。在 37 °C 下孵育 2 小时以使质粒去磷酸化。注:根据需要放大或缩小反应规模。 向步骤 1.1.2.3 中的反应中加入 60 μL 的 6x 上样染料。在含有荧光 dsDNA 染料的 1.5% (w/v) 琼脂糖-Tris-乙酸-EDTA (TAE) 凝胶中与高分子量 DNA 分子量梯一起电泳 120 V,持续 2.5 小时或直到条带充分分离。 在凝胶成像系统上可视化荧光(图 2B)。 使用干净的手术刀从凝胶中切除报告基因核心片段 (~1.5 kb),注意不要污染载体骨架 (~2.5 kb)。 按照制造商的说明,使用凝胶提取试剂盒提取报告基因核心片段。 通过分光光度法测量 DNA 浓度和质量 (A260/280)。 报告基因底物核心与 ssDNA/dsDNA 帽的连接和最终报告基因底物的纯化(图 2C)将步骤 1.1.2.7 中的 30 μg 报告基因核心片段与步骤 1.1.2 中每个退火的左帽和右帽 3.85 μL(帽:核心 DNA 的摩尔比约为 6:1)、30 μL 10x 连接酶缓冲液和 1.5 μL T4 DNA 连接酶(20 U/μg DNA)混合。用 ddH2O 使反应总体积达到 300 μL,并在 16 °C 下孵育过夜,以将帽连接到报告基因核心片段上。注:根据需要放大或缩小反应规模。 (QC,可选)将步骤 1.1.3.1 中得到的产物与报告基因底物核心和高分子量 DNA 梯一起电泳,在含有荧光 dsDNA 染色剂的 0.7% (w/v) 琼脂糖-TAE 凝胶中,在 120 V 下电泳至少 1.5 小时。验证与连接产物相对应的条带是否以比未连接的报告基因底物核心略慢的速率迁移(图 2C)。注:此 QC 步骤用于验证帽与报告基因核心片段的连接是否已正确进行。 在步骤 1.3.1 中从消化反应中纯化 DNA。按照制造商的说明使用首选方法(例如,基于微珠或基于色谱柱的方法)。注:纯化步骤 1.1.3.3 大大减少了未连接帽的存在。 通过分光光度法测量 DNA 浓度和质量 (A260/280)。 平淡 NHEJ 报告基因底物的制备(图 1 和图 2D,E)将 100 μg 报告核心质粒与 5 μL EcoRV(5 U/μg 质粒)和 20 μL 10x 缓冲液混合。用 ddH2O 使总体积达到 200 μL,并在 37 °C 下孵育 2 小时过夜以消化质粒。注:对于更大或更小数量的酶解,按比例缩放反应。 将消化反应物在 65 °C 下孵育 20 分钟以加热灭活限制性内切酶。 向步骤 1.2.2 中的反应中加入 50 μL 的 6x 上样染料。在含有荧光 dsDNA 染料的 1.5% (w/v) 琼脂糖-TAE 凝胶中与高分子量 DNA 分子量梯一起在 120 V 下电泳 2 小时或直到条带充分分离。 在凝胶记录系统上可视化荧光(图 2D)。 使用干净的手术刀从凝胶中切除报告基因底物 (~1.7 kb),注意不要污染载体骨架 (~2.6 kb)。 按照制造商的说明,使用凝胶提取试剂盒提取报告基因核心片段(图 2E)。 通过分光光度法测量 DNA 浓度和质量 (A260/280)。 基于 I-SceI 的报告基因底物的制备(图 1)注:这些底物包括切除依赖性 MMEJ(图 2F)、非钝性 NHEJ(图 2G)、长模板 HR(图 2H)、短模板 HR(图 2I)和 SSA(图 2J)。将 100 μg 报告核心质粒与 50 μL I-SceI(5 U/μg 质粒)和 60 μL 10x 缓冲液混合。用 ddH2O 使总体积达到 600 μL,并在 37 °C 下孵育 2 小时过夜以消化质粒。注:对于更大或更小数量的酶解,按比例缩放反应。非平头 NHEJ、切除依赖性 MMEJ、长模板 HR 和 SSA 质粒也可以用 HindIII 消化,这将产生互补的粘性末端。 将消化反应物在 65 °C 下孵育 20 分钟以热灭活 I-SceI。如果使用 HindIII 进行消化,则在此步骤中将温度设置为 80 °C。 按照制造商的说明,使用首选方法(例如,基于磁珠或基于柱的方法),在步骤 1.3.2 中从灭活消化反应中纯化 DNA。 通过分光光度法测量 DNA 浓度和纯度 A260/280)。 报告基底物的质量控制将 200 ng 报告基因底物与高分子量 DNA 分子量标准一起电泳到含有荧光 dsDNA 染料的 0.7% (w/v) 琼脂糖-TAE 凝胶中,在 120 V 下电泳 2 小时或直到条带充分分辨。将原始未切割的报告质粒作为对照一起加载。 验证是否为每个报告基因底物观察到正确大小的定义条带(参见表 1 和图 2F-J)。 图 2:DSBR 报告基因底物生成的凝胶电泳分析。(A-C) 来自中间体和最终构建体的凝胶电泳分析的代表性图像,用于生成不依赖切除的 MMEJ 报告基因底物。图 (A) 和 (C) 中的相邻图像来自相同的凝胶;省略了不相关的车道。 (D,E) 来自源质粒、 EcoRV 消化产物和生成平末端 NHEJ 报告基因底物所需的凝胶提取最终构建体的凝胶电泳分析的代表性图像。 (F-J) 来自 I-SceI 消化报告基因底物的源质粒和线性化 DSBR 构建体的凝胶电泳分析的代表性图像:切除依赖性 MMEJ、非平末端 NHEJ、长模板 HR、短模板 HR、SSA。缩写: DSBR = 双股断裂修复;MMEJ = 微同源介导的末端连接;NHEJ = 非同源末端连接;HR = 同源重组;SSA = 单股退火。 请单击此处查看此图的较大版本。 2. DSBR 报告基因底物的瞬时转染 注意: 图 3 概述了测定的实验工作流程和一些可能的排列。以下方案描述了使用 HEK-293 细胞的实验,其中这些细胞用报告基因底物进行反向转染。下面的数字可以根据每个板要使用的孔数按比例放大或缩小。以下步骤针对在一个 96 孔板中进行的测定进行计算;有关其他注意事项,请参阅 讨论 。 图 3:DSBR 报告基因检测的实验工作流程。 用线性化的 DSBR 底物(编码需要通过特定 DNA 修复事件修复的 NanoLuc ORF)和 Firefly 质粒(转染对照)转染目标细胞。然后,转染后 6-24 小时,在添加 Nano-Glo 双荧光素酶试剂后,可以依次读取 Firefly 发光和 NanoLuc 发光。核心步骤的示例排列(显示在浅蓝色框中)可用于测试遗传调节(敲除、敲除或过表达)或药物治疗如何影响细胞中 DSBR 通路的熟练程度。缩写: DSBR = 双股断裂修复;NanoLuc = 纳米荧光素酶;WT = 野生型;KO = 淘汰赛。 请单击此处查看此图的较大版本。 (可选)如果评估化合物对报告基因分析的影响,则根据预定义的实验布局将溶解在载体中的化合物(例如,二甲基亚砜 [DMSO])分配到 96 孔板的孔中。标准化所有孔的载体浓度。注意:建议进行技术重复。包括对照井(例如,仅载体)。 在 1.5 mL 试管中,在 500 μL 转染缓冲液中稀释步骤 1.1、1.2 或 1.3 中生成的 Firefly 对照质粒(对照荧光素酶)和 NanoLuc DSBR 报告基因底物(报告基因荧光素酶)。每 1 × 106 个细胞使用 0.66 μg 对照荧光素酶质粒。NanoLuc DSBR 报告基底物的使用量见 表 3 。注:组成型表达报告基因荧光素酶的阳性对照质粒可用于验证仪器设置和转染条件,或检查对报告基因荧光素酶本身的非特异性影响。作为起点,我们建议每 1 × 106 个细胞使用 0.1 μg 报告荧光素酶质粒和 0.66 μg 对照荧光素酶质粒。 按照制造商推荐的比例(例如,材料 表中描述的试剂为 1:2,μg DNA:μL 试剂)将脂质体转染试剂添加到步骤 2.2 中稀释的 DNA 中,短暂涡旋混匀,并在室温下孵育 10 分钟。 通过胰蛋白酶消化收获细胞,将它们重悬于含有 10% 胎牛血清 (FBS) 的新鲜培养基中,并对其进行计数。 将 3 × 106 个细胞转移到 15 mL 试管中,并重悬于 8.5 mL 培养基中。 将步骤 2.3 中的 DNA 转染混合物添加到细胞悬液中,并通过倒置混合数次。 每孔接种 80 μL 细胞悬液(约 2.7 × 104 个细胞)。注:含有细胞和 DNA 转染混合物的悬浮液可通过手动移液或使用自动液体处理器分配到板中,以进行更高通量的实验。 在 37 °C/5% CO2 下孵育 24 小时。 3. 发光检测 试剂的制备按照制造商的说明制备和添加报告基因 (NanoLuc) 和对照 (Firefly) 荧光素酶试剂,它们为荧光素酶(分别为 Furimazine 和 5′-荧光荧光素)提供底物: 准备对照荧光素酶试剂。根据制造商的说明复溶,倒置混匀,直至荧光素酶底物完全溶解。 根据制造商的说明准备新鲜的报告荧光素酶试剂。计算添加 80 μL/孔所需的试剂量,并以 1:100 的比例将底物加入适当体积的检测缓冲液中(荧光素酶底物:缓冲液)。对于一个 96 孔板,将 88 μL 荧光素酶底物稀释到 8,800 μL 缓冲液中,并通过倒置混合。注意:这些数量包括大约 10% 的超额部分。复溶后,对照荧光素酶试剂可按照制造商的说明储存以备将来使用。报告荧光素酶试剂必须为每次使用新鲜制备。 连续检测来自对照和报告荧光素酶的发光(96 孔板)让板和荧光素酶试剂达到室温。 每孔加入 80 μL 对照荧光素酶试剂。 在轨道振荡器上以 450 rpm 的速度摇动板 3 分钟。 用发光读板器测量对照荧光素酶发光信号。注:读取 580 nm 发射(80 nm 带通滤光片)或每孔的总发光。该发光用作转染效率和细胞密度的量度,还可以告知测试处理引起的细胞毒性。 每孔加入 80 μL 报告荧光素酶试剂。注意:该试剂会抑制对照荧光素酶;它还包含报告基因荧光素酶的底物。 在轨道振荡器上以 450 rpm 的速度摇动板 3 分钟。 将板在室温下静置 7 分钟。 用发光酶标仪测量报告基因荧光素酶发光信号。注:在 470 nm(80 nm 带通滤光片)处读取发射,或者每孔的总发光。该发光提供了有关已由目标 DSBR 通路修复的报告基因底物量的信息。 导出发光读数以供下游分析。 4. 数据分析 将报告基因荧光素酶 (NanoLuc) 发光信号除以源自同一孔的对照荧光素酶 (Firefly) 发光信号,以计算检测信号。将该计算应用于所有井,如等式 (1) 所示。(1) 计算对照孔的测定信号的平均值(例如,仅载体)。 使用等式 (2) 将测试孔的分析信号归一化为对照孔平均值,以计算每孔的修复 (%)。 (2) (可选,曲线拟合)如果测试多种化合物剂量,则根据化合物浓度绘制计算的修复 (%) 图,并使用非线性回归模型拟合剂量 – 反应曲线。将此曲线用于后续的 EC50 插值。

Representative Results

可以使用相同的程序检测和定量每个报告基因分析的修复。通过细胞中的同源修复途径正确修复底物将重建编码 NanoLuc 的完整功能性 ORF。这种发光信号可以使用读板器进行检测。 与编码 Firefly 荧光素酶的完整质粒共转染用作转染对照。此控件有两个目的。首先,它提供了一个标准来标准化 NanoLuc 信号,因为它应该不受遗传或药理学方式对 DSBR 的调节的干扰。其次,它可以指示影响荧光素酶信号的脱靶细胞扰动,例如细胞周期调节、对转录/翻译的影响或一般毒性。 NanoLuc 与 Firefly 的比率用作修复的替代读数。可以通过对来自同一孔中的两个荧光素酶信号进行归一化来导出和分析发光值。在遗传扰动研究的情况下(例如,比较野生型和 KO 或非靶向和靶向 siRNA),修复通常归一化为亲本样本(野生型细胞或用非靶向对照 siRNA 处理的细胞)。在药理学调节的情况下,来自化合物处理样品的值被标准化为载体处理产生的值。 最近发布了对所述报告基因套件的全面验证7。图 4 显示了 DSBR 遗传和药理学调节表征的示例数据(改编自 7)。Polθ 是 MMEJ 的关键介质,预计这种酶的缺失或抑制会特异性消融细胞 MMEJ 3,10。使用编码 Polθ 的基因 POLQ 已被敲除11 的细胞系,不依赖切除的 MMEJ 报告基因测定表明 MMEJ 确实几乎完全受到抑制。对 NanoLuc 和 Firefly 发光信号的评估表明,观察到的修复缺陷是由 NanoLuc 信号(由报告基因衬底编码)的减少驱动的,而 Firefly 信号(对照)不受干扰(图 4A-C)。相比之下,使用平末端 NHEJ 报告基因对 NHEJ 熟练度的评估表明,POLQ 敲除不会抑制报告基因底物的修复(图 4D-F)。总之,这些遗传数据支持 Polθ 在 MMEJ 介导的修复中的特定作用。这些观察结果用 ART558 12,13 进行了药理学上的完全概括,ART558 12,13 是最近报道的 Polθ 聚合酶结构域的高效和特异性抑制剂(图 4G),其中观察到 MMEJ 的可滴定抑制,这源于 NanoLuc 的特异性减少,而不是萤火虫信号(图 4H)。此外,与遗传数据一致,对 NHEJ 没有影响(图 4I,J)。这些数据共同强调了如何使用这些报告基因来表征 DSBR 通路的遗传调控,并显示小分子的细胞效力和靶标/通路特异性。 图 4:Polθ 的基因敲除和药理学抑制对 MMEJ 和 NHEJ 报告基因信号的影响。 用 Firefly 对照质粒和 (A-C) 不依赖切除的 MMEJ 报告基因或 (D-F) 平末端 NHEJ 报告基因转染 eHAP1 WT 和 POLQ(-) 细胞。MMEJ 或 NHEJ 修复的百分比是转染后 24 小时,NanoLuc 发光与 Firefly 发光的比率,归一化为 DMSO 处理的对照。数据表示 3 次生物学重复的 SEM 均值 ±,每次平均 8 次技术重复。用 Firefly 对照质粒和 (G,H) 不依赖切除的 MMEJ 报告基因或 (I,J) 平末端 NHEJ 报告基因转染 HEK-293 细胞,并用 Polθ 聚合酶抑制剂 ART558 处理。修复百分比是 NanoLuc 发光与 Firefly 发光的比率,转染后 24 小时标准化为 DMSO 处理的对照。相对于 DMSO 处理的对照计算 (G) 和 (I) 中单个发光信号的百分比抑制,并分别显示在 (H) 和 (J) 中。数据表示 2 个生物学重复的平均 ± SEM,每个平均 4 个技术重复。该图改编自 Rajendra 等人7。缩写:NanoLuc = 纳米荧光素酶;MMEJ = 微同源介导的末端连接;NHEJ = 非同源末端连接;WT = 野生型。请单击此处查看此图的较大版本。 图 5:RAD51 抑制剂 CAM833 对 HR 报告基因信号的抑制。 (A) 用长模板 HR 报告基因底物(一种萤火虫荧光素酶对照质粒)转染 HEK-293 细胞,并用 RAD51 抑制剂 CAM833 处理14。转染后 16 小时读取 NanoLuc 和 Firefly 发光结果。HR 修复百分比是 NanoLuc 发光与 Firefly 发光的比率,标准化为 DMSO 处理的对照。虚线突出显示了曲线 EC50 处的 HR 抑制百分比和 CAM833 浓度。数据表示 2 个生物学重复的平均 ± SEM,每个平均 4 个技术重复。(B) 相对于 DMSO 处理的对照计算 (A) 中单个发光信号的抑制百分比。虚线突出显示了 3.33 μM CAM833 (EC50) 时 NanoLuc 和 Firefly 抑制的百分比。CAM833 浓度≥ 10 μM 时 Firefly 信号的降低表明高剂量下的化合物毒性;然而,在 Firefly 信号不受影响的浓度下观察到 NanoLuc 信号减弱,表明 CAM833 诱导靶向 HR 抑制。该图改编自 Rajendra 等人7。缩写:NanoLuc = 纳米荧光素酶;HR = 同源重组。 请单击此处查看此图的较大版本。 报告基底物 源质粒(大小 (KB),电阻) DSB 生成 最终报告基因底物的预期大小 (kb) 不依赖切除术的 MMEJ 4.0, 坎 通过帽连接切除 3′ 尾 1.6 切除依赖性 MMEJ 6.5, 坎 I-SceI (非内聚), HindIII (内聚) 6.5 钝 NHEJ 4.3、坎 通过 EcoRV 从质粒中切除后平末端 1.7 非钝性 NHEJ 6.7, 坎 I-SceI (非内聚), HindIII (内聚) 6.5 长模板 HR 9.2, 坎 I-SceI (非内聚), HindIII (内聚) 9.2 短模板 HR 9.3、安培 I-SceI(内聚) 9.3 SSA 9.5, 坎 I-SceI (非内聚), HindIII (内聚) 9.5 表 1:报告基因底物质粒。 缩写: DSB = 双股断裂;MMEJ = 微同源介导的末端连接;NHEJ = 非同源末端连接;HR = 同源重组;SSA = 单链退火;Kan = 卡那霉素;Amp = 氨苄青霉素。 序列 (5′-3’) 供应商 纯化 功能 5′[Phos]TCGAGGACTTGGTCCAGGTTGTAGCCGGCTGTCTCTGTCGCCAGTCCCCAACGAAATCTTCGAGTGTGAAGACCAT 西格马 页 左帽,长寡核苷酸 5′[Phos]GCCGGCTACAACCTGGACCAAGTCC 西格马 页 左帽,短寡核苷酸 5′[Phos]AGCTTTATTGCGGTAGTTTATCACAGTTAAATTGCTAACGCAGTCAGTGGGCCTCGGCGGCCAAGCTAGGCAATCCGGTACTGTTGGTAAAGCCACCATGG 西格马 页 右帽,长寡核苷酸 5′[Phos]CGAGGCCCACTGACTGCGTTAGCAATTTAACTGTGATAAACTACCGCAATAA 西格马 页 右帽,短寡核苷酸 表 2:用于生成不依赖切除的 MMEJ 报告基因底物的帽寡核苷酸。 缩写: ssDNA = 单链 DNA;dsDNA = 双链 DNA;MMEJ = 微同源介导的末端连接;PAGE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微同源性用下划线标出。 报告基因检测 NanoLuc 报告基因底物 DNA(μg DNA/1×106 个细胞) 萤火虫对照荧光素酶质粒(μg DNA/1×106 个细胞) 不依赖切除术的 MMEJ 0.5 0.66 切除依赖性 MMEJ 1 0.66 钝 NHEJ 0.5 0.66 非钝性 NHEJ 0.5 0.66 长模板 HR 1 0.66 短模板 HR 2 0.66 SSA 1 0.66 表 3:NanoLuc 报告基因底物和 Firefly 对照荧光素酶质粒(HEK-293,96 孔板格式)瞬时转染的 DNA 数量。 缩写:MMEJ = 微同源介导的末端连接;NHEJ = 非同源末端连接;HR = 同源重组;SSA = 单股退火。

Discussion

在这里,我们描述了生成和实施一套基于染色体外发光的报告基因的方案,用于测量四种主要 DSBR 通路(HR、NHEJ、MMEJ 和 SSA)的细胞熟练度7。报告基因底物可以通过瞬时转染引入细胞中,并用于使用灵敏且稳定的基于板的 NanoLuc 发光读数来评估 DSBR 活性,该读数在与同源细胞 DSBR 通路结合时重构。

报告基因底物生成、底物转染到细胞中以及数据解释的几个阶段对于成功执行这些检测至关重要。尽管使用标准分子生物学技术来生成报告基因底物,但通过凝胶电泳对过程进行可视化可确保在转染前获得最高质量和纯度的底物。由于这些检测依赖于瞬时转染,因此这些方法的常见注意事项适用。这些包括优化接种密度、转染条件(包括试剂和 DNA 数量)以及评估正向和反向转染形式的适用性。这些报告基因检测已经通过一系列电穿孔和脂质转染方案成功进行,在进行这些检测之前应充分探索各种选择。还应注意检查元件 NanoLuc 和 Firefly 信号,而不仅仅是通过将 NanoLuc 信号(报告基板)归一化为 Firefly 信号(对照)而得出的复合修复信号。由 Firefly 信号的变化驱动的比率可能会产生伪影。例如,使用高度特异性化合物在剂量反应模式下评估抑制作用应以可滴定的方式抑制 NanoLuc 信号,而不会干扰应保持稳定的 Firefly 信号(图 4G,H)。然而,在 Firefly 信号受到干扰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通过确定 Firefly 信号不受影响的剂量窗口来确定对修复的有用影响(图 5)。

与最常用的 DSBR 报告基因检测相比,这些基于染色体外发光的报告基因检测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由于 DSBR 通路高度保守,即使细胞机制因细胞模型而异,检测仍然可以报告 DSBR 熟练度和通路选择。只要提前建立最佳瞬时转染条件,就可以对用户感兴趣的任何模型进行 DSBR 评估。

使用纳米荧光素酶作为报告基因也比荧光选项更具优势,荧光选项传统上用于 DSBR 报告基因检测。NanoLuc 成熟快,使用读板器以高灵敏度检测发光8。与底物修复的速度相结合(因为报告基因底物被转染到具有即用型可修复 DSB 末端的细胞中),这种形式的 DSBR 报告基因检测非常适合作为工业药物发现级联反应的一部分筛选小分子所需的快速周转和定量稳定性。事实上,我们最近描述了不依赖切除的 MMEJ 报告基因测定在用于鉴定 Polθ 聚合酶结构域13 的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级联反应中的实施。

报告基因分析的实施也具有灵活性,以解决有关 DSBR 遗传和药理学扰动的特定问题(图 3)。例如,在转染报告基因底物之前,可以用针对目标基因的 siRNA 转染细胞 48-72 小时。或者,可以通过在转染报告底物前 24-48 小时进行质粒转染来检测基因过表达对 DSBR 通路的影响。对于药理学研究,本方案已经描述了如何将小分子的使用纳入标准工作流程,但替代形式可能包括化合物处理方案的改变,例如预孵育或冲洗。

瞬时转染的可扩展性还可以支持大规模筛选方法,其中报告基因底物的批量转染在筛选之前进行。此外,从转染到读数的测定持续时间也可以变化。虽然标准持续时间可能是 16-24 小时,但一些检测结果可以在短短 6 小时7 内读出。在确定检测持续时间时,还应考虑对小分子或 siRNA 毒性可能损害细胞活力的担忧。

总之,本研究中概述的检测方法以及最近出版物7 中的完整描述提供了对细胞 DSBR 熟练度的快速而有力的评估。它们高度敏感且可滴定,使其适用于遗传学和药理学研究。至关重要的是,由于报告基因底物可以通过瞬时转染引入细胞,因此它们有可能用于任何感兴趣的可转染细胞模型,而不是像染色体 DSBR 报告基因那样通过稳定整合局限于特定细胞系。然而,这些报告基因染色体外测定的一个明显局限性是,缺乏与基因组的整合可能无法完全概括 DNA 修复的生理、染色质化背景及其相关的调节线索和编排15。为此,染色体外报告基因检测是对现有 DSBR 评估方法的补充,并扩展了适用于基础研究和药物发现的资源工具包。

Açıklamalar

The authors have nothing to disclose.

Acknowledgements

所有工作均由 Artios Pharma Ltd. 资助。 图 1 图 3 是使用 Biorender.com 创建的。

Materials

10x TBE buffer Thermo Fisher AM9863
20% TBE-acrylamide gel Invitrogen EC6315BOX
50x TAE buffer Fisher Scientific BP13321
6x Gel Loading Dye, Purple NEB B7024S
96-well white plate (with transparent bottom and lid) Porvair 204012
Agarose Cleaver Scientific CSL-AG500
AMPure XP beads Beckman Coulter A63881 For bead-based purification of DNA
Antarctic phosphatase and 10X buffer NEB M0289L
CLARIOstar BMG Labtech 430-101 Plate reader
Countess II Automated Cell Counter Thermo Fisher AMQAX1000 Cell counter
Custom oligonucleotides Sigma-Aldrich Custom order For resection-independent MMEJ substrate. See Table 2.
D300e Tecan 30100152 DMSO-based compound dispenser
D300e D4+ cassette Tecan 30097371 High volume cassette for D300e compound dispenser
D300e T8+ cassette Tecan 30097370 Low volume cassette for D300e compound dispenser
Dimethyl sulfoxide, cell culture grade Sigma-Aldrich D2650-100ML Vehicle for compounds, used in Figure 4 and Figure 5
DSBR reporter source plasmids Artios Available to the academic community upon request 
EcoRV-HF and 10x CutSmart buffer NEB R3195M
Ethanol absolute VWR 20821.365
Foetal Bovine Serum PAN-Biotech P30-3031 
GeneRuler Ultra Low Range DNA Ladder Thermo Fisher SM1211 Low molecular weight DNA ladder
HEK-293 cells ATCC CRL-1573 Example cell line used in protocol
HindIII-HF and 10x CutSmart buffer NEB R3104M
HyClone Molecular Biology grade water Fisher Scientific 10275262
I-SceI and 10x Tango Buffer Invitrogen ER1771
Isopropanol VWR 20842.33
JetPRIME reagent and buffer PolyPlus 114-15 Lipid-based transfection reagent
MegaStar 1.6 VWR 521-1749 Centrifuge for 15 or 50 mL tubes
MEM Eagle PAN-Biotech P04-08056 Culture medium for HEK-293 cells
Microplate shaker Fisherbrand 15504070 Microplate orbital shaker
MicroStar 17R VWR 521-1647 Centrifuge for 1.5 or 2 mL tubes
MultiDrop Thermo Fisher 5840300 Cell or water-based reagent dispenser
MultiDrop Standard Cassette Thermo Fisher 24072670 Cassette for MultiDrop reagent dispenser
NanoDLR Stop & Glo Buffer and Substrate Promega N1630 or N1650 Reporter luciferase (NanoLuc) reagent to quench Firefly luminescence and detect NanoLuc luminescence. Part of the Nano-Glo Dual-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 System kit
ONE-Glo EX Luciferase Assay Buffer and Substrate Promega N1630 or N1650 Control luciferase (Firefly) assay reagent to detect Firefly. Part of the Nano-Glo Dual-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 System kit
PBS (without calcium or magnesium) PAN-Biotech P04-36500
pGL4 Firefly plasmid (or similar) Promega E1310 (or equivalent) Firefly control plasmid
pNL1.1 NanoLuc plasmid (or similar) Promega N1091 (or equivalent) NanoLuc control plasmid, for adjustment of equipment settings/optimisation experiments
QIAquick Gel Extraction Kit Qiagen 28706
Quick-Load Purple 1 kb DNA Ladder NEB N0552S High molecular weight DNA ladder
Sodium Acetate (3 M), pH 5.5 Thermo Fisher AM9740 For pH adjustment during gel extraction with QIAquick Gel Extraction Kit
SYBR Gold (10,000x) Invitrogen S11494 For visualisation of ssDNA and dsDNA
SYBR Safe (10,000x) Invitrogen S33102 For visualisation of dsDNA only
T4 DNA Ligase and 10x Ligase buffer NEB M0202L
Trypan Blue stain 0.4% Invitrogen T10282 For measurement of viability during cell counting
Trypsin-EDTA solution; 0.25% Trypsin and 0.53 mM EDTA Sigma-Aldrich T4049-100ML
XhoI and 10x CutSmart buffer NEB R0146M

Referanslar

  1. Jackson, S. P., Bartek, J. The DNA-damage response in human biology and disease. Nature. 461 (7267), 1071-1078 (2009).
  2. Scully, R., Panday, A., Elango, R., Willis, N. A. DNA double-strand break repair-pathway choice in somatic mammalian cells. Nat Rev Mol Cell Biol. 20 (11), 698-714 (2019).
  3. Ramsden, D. A., Carvajal-Garcia, J., Gupta, G. P. Mechanism, cellular functions and cancer roles of polymerase-theta-mediated DNA end joining. Nat Rev Mol Cell Biol. 23 (2), 125-140 (2022).
  4. Ceccaldi, R., et al. Homologous-recombination-deficient tumours are dependent on Polθ-mediated repair. Nature. 518 (7538), 258-262 (2015).
  5. Bvan de Kooij, B., van Attikum, H. Genomic reporter constructs to monitor pathway-specific repair of DNA double-strand breaks. Front Genet. 12, 809832 (2021).
  6. Gunn, A., Stark, J. M. I-SceI-based assays to examine distinct repair outcomes of mammalian chromosomal double strand breaks. Methods Mol Biol. 920 (9), 379-391 (2012).
  7. Rajendra, E., et al. Quantitative, titratable and high-throughput reporter assays to measure DNA double strand break repair activity in cells. Nucleic Acids Res. 52 (4), 1736-1752 (2024).
  8. Hall, M. P., et al. Engineered luciferase reporter from a deep sea shrimp utilizing a novel imidazopyrazinone substrate. ACS Chem. Biol. 7 (11), 1848-1857 (2012).
  9. Wyatt, D. W., et al. Essential roles for polymerase θ-mediated end joining in the repair of chromosome breaks. Mol Cell. 63 (4), 662-673 (2016).
  10. Wood, R. D., Doublié, S. Genome protection by DNA polymerase θ. Annu Rev Genet. 56, 207-228 (2022).
  11. Belan, O., et al. POLQ seals post-replicative ssDNA gaps to maintain genome stability in BRCA-deficient cancer cells. Mol Cell. 82 (24), 4664-4680.e9 (2022).
  12. Zatreanu, D., et al. Polθ inhibitors elicit BRCA-gene synthetic lethality and target PARP inhibitor resistance. Nat Commun. 12 (1), 3636 (2021).
  13. Stockley, M. L., et al. Discovery, characterization, and structure-based optimization of small-molecule in vitro and in vivo probes for human DNA polymerase theta. J Med Chem. 65 (20), 13879-13891 (2022).
  14. Scott, D. E., et al. A small-molecule inhibitor of the BRCA2-RAD51 interaction modulates RAD51 assembly and potentiates DNA damage-induced cell death. Cell Chem Biol. 28 (6), 835-847.e5 (2021).
  15. Schep, R., et al. Impact of chromatin context on Cas9-induced DNA double-strand break repair pathway balance. Mol Cell. 81 (10), 2216-2230.e10 (2021).
This article has been published
Video Coming Soon
Keep me updated:

.

Bu Makaleden Alıntı Yapın
Grande, D., Rajendra, E., Mason, B., Galbiati, A., Boulton, S. J., Smith, G. C. M., Robinson, H. M. R. Assessment of DNA Double Strand Break Repair Activity Using High-throughput and Quantitative Luminescence-Based Reporter Assays. J. Vis. Exp. (208), e66969, doi:10.3791/66969 (2024).

View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