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chapter

6.8:

恒压量热法

JoVE Core
化学
This content is Free Access.
JoVE Core 化学
Constant Pressure Calorimetry

言語

共有

在恒压,比如一大气压下的反应,其热能的在过程 中的交换会 用焓(delta H)测量。反应中焓的变化量会体现于温度差,其被一种技术测量,为热析法。在热析法中,反应是在一个密封且校准的容器中执行,称为热量计。热量计是完全绝缘的,且阻隔任何热流进 出流动于环境中。因此,反应物及生成物之间的 热流交换其构成系统,和热量计其便是周围环境,可以被准确的计算通过监视在热量 计的温度变化。假设是放热反应,热流将会从系统释放至周围环境,且提升其温度。相反的,当是吸热反应,热流从周围环境进入系统,导致热量计的温度降低。一个基本的咖啡杯热量计 可以测量爱恆压下测 量溶液發生的焓变。热量计由两个崁合在一 起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咖啡杯组成,并配有温度计及搅拌器。用鬆散的软木塞盖封闭量热计,以保持向大气压开放的 恒定压力条件。设50.0毫升1.0摩尔浓度的盐酸水溶液和 1.0摩尔浓度的氢氧化钾水溶液在热量 计中發生反应,以将溶液的温度升高6.9摄氏度。溶液(q溶液)吸收的热量等于其比热C s,每克摄氏4.18焦耳(与水相同)乘以其总质 量(m 100.0 克及温度变化量。溶液的热量是3或2.9千焦耳的 2.9乘以10的立方倍。反应的热量(q)的值相同,但是有着相反的符号。由于压力是恒定的,焓变与反应热相同。为了找到反应中 每莫耳的焓变,将焓除以盐酸的莫耳数。盐酸的莫耳数是 将其0.05公升体积乘以 一莫耳莫耳数得出的。因此,负2.9千焦耳除以0.050莫耳可 得到负58公斤 焦耳/莫耳。

6.8:

恒压量热法

量热法是一种用于测量化学或物理过程中涉及的热量或测量传递至物质或从物质传递的热量的技术。热量通过称为热量计的已校准且绝缘的设备进行交换。量热实验基于这样的假设,即绝缘量热仪与外部环境之间没有热交换。绝缘良好的量热计可防止热量在量热计与其外部环境之间传递,从而有效地限制了“周围环境”。量热仪中的非系统组件(以及量热仪本身)。这样可以准确确定化学过程中涉及的热量,例如食品的能量含量。

通过量热仪测量的温度变化可用于得出所研究过程传递的热量。在量热仪中,系统定义为发生化学或物理变化的一种或多种物质,或者换句话说,是反应,并且周围环境都是所有其他物质,包括溶液和量热仪中提供热量的任何其他成分进入系统或从系统吸收热量。

在讨论化学反应的量热法之前,请考虑一个更简单的示例,它说明了量热法背后的核心思想。假设将高温的高温金属放在诸如冷水之类的低温物质中。热量将从铁水流到水中。金属的温度将降低,水的温度将升高,直到两种物质具有相同的温度-即达到热平衡为止。如果这在热量计中发生,则所有热量都在两种物质之间传递,而其外部环境不会吸收或损失热量。在这些理想情况下,净热变化为零:

Eq1

可以重新安排这种关系,以表明金属获得的热量等于水所散失的热量:

Eq2

因此,两种物质的热量(变化)大小相同。负号仅表示 q metal q 在热流方向上相反(增益或损耗),但未表示 q 值的算术符号(根据定义,该值取决于所讨论的问题是变热还是变热)。在所描述的特定情况下, q metal 是负值,而 q 是正值,因为热量是从金属转移到水中。

使用量热法确定化学反应中涉及的热量时,适用相同的原理。量热仪吸收的热量通常足够小,以至于通常可以忽略不计,并且量热仪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与外界环境的能量交换。当热量计中的溶液发生放热反应时,反应产生的热量会被溶液吸收,从而使温度升高。当发生吸热反应时,所需的热量会从溶液的热能中吸收,从而降低溶液的温度。温度变化(Δ T )以及比热( c soln )和溶液质量( m soln ),然后可以用来计算这两种情况下的热量( q soln )。

Eq3

简单的量热仪—称为咖啡杯量热仪-由两个嵌套的聚苯乙烯杯构成,并用一个松散的盖子封闭。咖啡杯量热仪用于测量溶液(主要是水溶液)中发生的反应热,其体积变化不大或变化很小。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既不会产生能量也不会破坏能量,因此在反应(“系统”)中产生或消耗的热量 q rxn ,以及吸收的热量或解决方案(“周围环境”)丢失的 q soln 必须加起来为零:

Eq4

这意味着反应中产生或消耗的热量等于溶液吸收或损失的热量:

Eq5

咖啡杯量热仪是恒压量热仪,测得的反应热等于焓变。

“

本文改编自 Openstax,化学2e,第5.2节:量热法

おすすめの記事

  1. Banna, M. Salim. "A heater for constant-pressure calorimetry."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63, no. 11 (1986): 997.
  2. Ruekberg, Ben. "An economical, safe, and sturdy student calorimeter."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71, no. 4 (1994): 333.
  3. Stankus, John J., and Jennifer D. Caraway. "Replacement of coffee cup calorimeters with fabricated beaker calorimeters."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88, no. 12 (2011): 1730-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