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旁氏表(Punnett Squares)显示了后代可能从两个亲本遗传的基因型。如果一个性状的遗传模式(如显性或隐性)是已知的,那么旁氏表也可以用来确定遗传表型的概率。旁氏表适用于由单个基因位点决定性状遗传和性状独立遗传的情况。然而,它们无法预测更复杂的遗传情况下的性状概率。”
旁氏表是显示两个亲本基因型交叉产生的可能后代基因型的视觉图标。它们可以描述一个或多个表型或性状的遗传,尽管其它工具更适合于研究两个以上性状的遗传。
旁氏表可用于确定后代遗传特定基因型或导致特定特征(即表型或特征)的一对等位基因的可能性,前提是表型是由单个基因位点引起的,并且在减数分裂期间独立分类。换言之,在遗传一个性状的可能性不影响遗传另一个性状的可能性的情况下,旁氏表对确定遗传概率很有用。尽管这些假设有许多例外(例如,由同一染色体上相邻基因编码的性状),但这些限定符对许多植物和动物性状都适用。
旁氏表是由雷金纳德·庞内特(Reginald Punnett)在20世纪初创建的,在格雷戈尔·孟德尔(Gregor Mendel)开创性的豌豆植物实验揭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之后的几十年。如今,旁氏表经常被用来说明孟德尔实验的基本原理。
孟德尔研究了几种豌豆植株性状的遗传,包括豌豆和豆荚的形状和颜色、花的颜色和位置以及植株的大小。孟德尔还检查了每个特征的遗传特征。例如,紫色和白色是花颜色特征的可能特征。在豌豆植株中,紫色和白色的花是由不同的基因变异或等位基因决定的。
旁氏表中的每个框表示可能的受精事件,或后代基因型,由两个亲本配子产生。旁氏表通常以2×2或4×4配置排列,以分别显示一个或两个特征的遗传。
在命名上,等位基因由显性等位基因引起的性状的第一个字母表示。例如,由于黄色是豌豆的显性颜色特征,编码豌豆颜色的等位基因用斜体字母“y”表示。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分别表示显性和隐性等位基因。因此, Y 代表显性黄色等位基因,y 代表隐性绿色等位基因。
为了创建一个2×2的旁氏表来检测一个性状,图上方列出了一个亲本基因型,每列上有一个等位基因。另一个亲本基因型垂直显示在图的左边,每行旁边有一个等位基因。每个旁氏表包含与框的行和列相对应的两个亲本等位基因(每个亲本一个),表示一个可能的受精结果。完整的旁氏表内容可用于确定后代继承特定性状的可能性。
尽管旁氏表已经创建了100多年,但它仍然有一些相关的应用。对于接受基因咨询的夫妇来说,旁氏表可以帮助他们确定孩子患遗传性疾病的风险。例如,如果父母一方有囊性纤维化(两个隐性的,因果的等位基因),而另一方既没有也没有,他们的孩子将是携带者(即,有一个因果的等位基因),但没有囊性纤维化的风险。旁氏表还可以帮助动植物育种家选择具有特定特征的有机体继续育种。
尽管旁氏表在许多情况下都很有用,但它们不能准确地描述复杂的遗传。例如,由同一染色体上相邻基因编码的性状通常是从一个亲本一起遗传的,这种现象称为连锁。这些特征并不是独立分类的,因此旁氏表不能准确预测它们的遗传模式。有些特征,如身高,不适合用旁氏表,因为它们由几个基因决定,并受环境条件(如饮食)的影响。旁氏表在预测仅从一个亲本获得的性状的遗传性方面也是无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