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们提出了两种方案,以使用流式细胞术量化 vGLUT1 阳性突触和 pHRodo Red 标记的粗突触体的小胶质细胞吞噬。
小胶质细胞在大脑的突触细化中起着关键作用。小胶质细胞突触吞噬的分析对于理解这个过程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可用的识别突触小胶质细胞吞噬的方法,例如免疫组织化学 (IHC) 和成像,既费力又费时。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在此提出了 体外 和 体内* 检测方法,这些检测方法允许使用流式细胞术对突触的小胶质细胞吞噬进行快速和高通量定量。
在 体内* 方法中,我们从成年小鼠大脑中分离新鲜细胞后进行细胞内 vGLUT1 染色,以量化小胶质细胞对 vGLUT1 + 突触的吞噬。在 体外突 触体吞噬试验中,我们使用从成年小鼠大脑中新鲜分离的细胞来量化小胶质细胞对 pHrodo Red 标记突触体的吞噬。这些协议共同提供了一种省时的方法来量化突触的小胶质细胞吞噬,并代表了基于劳动密集型图像分析的方法的有前途的替代方案。通过简化分析,这些分析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小胶质细胞在不同疾病模型中突触精炼中的作用。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 (CNS) 的常驻免疫细胞1。它们不断扫描自己的微环境并提供监视 1,2。此外,它们经常与突触相互作用并介导突触活动的微调3。因此,他们已成为突触细化过程中的关键参与者。
各种研究小组已经证明了小胶质细胞通过吞噬突触在突触精化中的作用 3,4,5,6,7。这个过程的中断会导致神经发育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学,如精神分裂症和阿尔茨海默病8。已经在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小鼠模型中检测到小胶质细胞的异常突触精化 5,9,10。因此,确定小胶质细胞吞噬突触的不同机制对于理解神经发育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至关重要8。
靶向突触的小胶质细胞吞噬对于干预疾病进展和深入了解神经发育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在机制具有巨大潜力。为了促进此类调查,需要快速和高通量的方法。目前的方法学方法包括体内、离体和体外测定,能够检测小胶质细胞内的突触物质。通常,小胶质细胞吞噬突触的检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免疫组织化学 (IHC) 和基于显微镜的方法 5,6,11,这些方法是劳动密集型的,并且在分析大量小胶质细胞方面显示出局限性。
鉴于这些技术限制,探索替代方法势在必行。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我们优化了一种基于流式细胞术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对突触的小胶质细胞吞噬进行高效、无偏倚和高通量的分析。我们选择海马体作为主要感兴趣的区域,因为它具有高度的突触重塑和可塑性12,但该方案可以适应各种大脑区域。虽然流式细胞术在以前的研究中已经用于检测突触13、14、15 的小胶质细胞吞噬,但我们在这里提供了一种采用目前市售的荧光团偶联 vGLUT1 抗体的分步方法。此外,我们提供了一种互补的体外 方法,用于通过使用粗突触体高通量筛选突触材料的小胶质细胞吞噬。
通过小胶质细胞-突触相互作用进行突触细化是神经免疫学领域中一个有趣的研究领域,为小胶质细胞在神经退行性和神经发育障碍中的作用提供了有希望的见解。2011 年;Paolicelli 等人提供了小胶质细胞内存在突触物质的证据,阐明了它们参与突触吞噬过程4。另一项有趣的研究采用了延时成像和 离体 器官型脑切片培养模型,并报告说小胶质细胞参与称为胞吞作用的吞噬过程,它们吞噬突触前结构而不是整个突触结构23。最近发表的一篇使用新的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出版物能够测量完整组织中的吞噬作用,显示 Bergmann-glia 在体内 运动学习时进行了修剪24。因此,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神经胶质细胞参与突触吞噬,包括小胶质细胞。然而,这种小胶质细胞功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突触修剪的动态和选择性过程需要进一步的证据。
尽管如此,突触小胶质细胞吞噬的量化是一个有价值的指标,并提供了对小胶质细胞-突触相互作用的复杂动力学的部分见解,尤其是突触细化。一项全面的综述总结了当前用于研究小胶质细胞吞噬突触的方案25。我们想强调的是,我们的协议是根据已经在使用的现有协议进行了优化的。本研究中提出的方法提供了快速和高通量定量小胶质细胞吞噬各种解剖大脑区域中的突触。根据大脑区域,两种方法都可以在最多两天内分析至少 10,000 个小胶质细胞,这使得它们对于并行测试多个小鼠模型很有价值。
我们承认 vGLUT1 + 小胶质细胞的定量包括 体内 和短期 离体 吞噬,直到固定步骤。因此,我们建议我们的测定提供了一种快速可靠的方法来量化小胶质细胞内的突触物质,作为使用 IHC 等方法进行 体内 验证之前的初始步骤。
流式细胞术分析的另一个缺点是突触标志物抗体的可用性有限,尤其是抑制性突触。要找到市售的直接偶联抗体来显示这些标记物的明亮信号是具有挑战性的。鉴于测试靶向突触标志物的不同抗体需要大量的优化时间,因此与科学界分享使用不同抗体进行细胞内染色的良好优化程序非常重要,就像我们在这项研究中所做的那样。
关于本研究中的数据分析,我们使用同型对照作为技术阴性对照来解释 vGLUT1 抗体的非特异性结合,因为它们提供了样品中抗体非特异性结合的估计值,同时优化了基于流式细胞术的测定26。然而,同种型对照已大多经过优化以检测来自表面染色程序的非特异性背景信号,而对于细胞内染色对照来说并不是最佳选择 27,28。因此,在进行细胞内染色时,不应依赖它们来区分阴性和阳性群体,这涉及到可能影响抗原检测、自发荧光和荧光团亮度的固定和透化步骤29。这种细胞内染色程序需要使用适当的生物内参来定义细胞内标志物染色的阳性细胞群29。因此,考虑到我们使用细胞内染色方案,我们采用了内部生物阴性对照(脾巨噬细胞),并根据从同一小鼠分离的脾巨噬细胞定义了阳性和阴性群体之间的边界。我们区分了门上方的阳性群体,其中没有来自作为生物阴性对照的脾巨噬细胞的 vGLUT1 阳性事件(图 1)。
本研究中提出的两种方法都为以快速和高通量的方式初步分析突触的小胶质细胞吞噬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分析了来自小大脑区域的 10,000 多个细胞,这是标准显微镜技术无法实现的。因此,这些方法比劳动和时间密集型方法具有显着优势,并且通过允许分析更多的小胶质细胞,提供了更全面的突触吞噬分析。此外,本研究中提出的 体外 方法对于测试不同治疗对突触小胶质细胞吞噬的影响特别有用。它能够直接量化处理对小胶质细胞的影响,而没有与其他细胞类型相关的混杂因素。此外,它还可以作为一种间接方法来证明微环境或其他细胞类型对突触吞噬过程的潜在影响。因此,我们得出结论,这些方法,尤其是并行使用时,为突触材料的小胶质细胞吞噬分析提供了直观和有利的替代方案。
然而,通过基于 FACS 的离体 吞噬测定对新鲜分离的小胶质细胞进行分析可能会带来一些缺点。首先,采用经过充分优化的方案至关重要,该方案从成人大脑中生成新鲜分离的小胶质细胞,同时避免小胶质细胞的 离体 激活和应激反应。Dissing-Olesen 等人通过在 37 oC30 下采用组织解离程序,结合转录和翻译抑制剂来克服这个问题。另一方面,Mattei 等人提出了一种冷的机械组织解离方案,以避免诱导应激相关基因的离体表达16 ,我们在第一部分调整了该方案,以避免在细胞内 vGLUT1 染色之前应激相关小胶质细胞反应的 离体 激活。考虑到基于木瓜蛋白酶的组织解离后小胶质细胞的产量较高(数据未显示),我们在 体外 突触体吞噬测定之前的第二部分采用了酶组织解离方案。当与突触体一起孵育时,小胶质细胞在培养条件下不可避免地保持在 37 °C,并且在 37 °C 下孵育确实可以诱导小胶质细胞的变化,这是所有 体外 测定和细胞培养程序的常见缺点。因此,我们建议同时使用这两种提出的方案,以在突触的小胶质细胞吞噬方面得出更广泛的结论。
此外,重要的是要仔细定义选择 CD11b++/CD45 + 小胶质细胞的门控策略,方法是考虑到脑实质中存在其他也表达这些标志物的免疫细胞31。更重要的是,在选择专门针对小胶质细胞的标志物(例如,TMEM119、P2RY12)时,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它们在病理和炎症条件下的表达水平可能会发生变化32,并且在建立 FACS 面板以量化突触的小胶质细胞吞噬之前应考虑此类变化。最后,必须强调的是,前面讨论的两种方法,包括基于 IHC 和显微镜的 体内 方法,都不能单独捕获小胶质细胞对突触的主动和选择性修剪。这些方法无法区分小胶质细胞的主动修剪与脑实质内突触碎片的被动清除。因此,在评估和讨论数据时,必须清楚地区分这些不同的概念。
The authors have nothing to disclose.
我们感谢 Regina Piske 在小胶质细胞分离方面的技术援助,以及 Caio Andreta Figueiredo 博士在补充图 S1 中对显微镜图像采集的帮助。我们感谢 MDC 的 FACS 设施提供的技术支持。本手稿部分展示了 2024 年提交给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Journal 的代表性数据。图 1A、图 2A 和补充图 S3A 是使用 BioRender.com 创建的。
1 mL Dounce Homogenizer | Active Motif | Cat# 40401 | |
5 mL Tubes | Eppendorf | Cat# 0030119452 | |
Anti-CD11b | ThermoFisher Scientific | Cat# 25-0112-82 | |
Anti-CD45 | BD | Cat# 559864 | |
Anti-Ly6C | BD | Cat# 553104 | |
Anti-Ly6G | BD | Cat# 551460 | |
BCA Protein Assay Kit | Pierce | Cat# 23227 | |
C-Tubes | Miltenyi Biotech | Cat# 130-096-334 | |
CD11b MicroBeads | Miltenyi Biotech | Cat# 130-093-634 | |
CD16/CD32 Antibody |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 Cat#14-0161-82 | |
Cytofix/Cytoperm Kit | BD | Cat# 554714 | |
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 (DMEM) | Gibco | Cat# 41966029 | |
Dulbecco´s 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 (DPBS) | Gibco | Cat# 14190144 | |
Falcon Round-Bottom Polystyrene Test Tubes |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 Cat# 08-771-23 | |
fixable viability dye |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 Cat# L34969 | |
Hibernate A medium | ThermoFisher | Cat# A1247501 | |
LS-columns | Miltenyi Biotech | Cat# 130-042-401 | |
Papain Dissociation System | Worthington | Cat# LK003150 | |
Percoll | Th.Geyer | Cat# 17-0891-02 | |
Petri dishes |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 Cat# 11339283 | |
pHrodoRed |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 Cat# P36600 | |
Protease inhibitor | Roche | Cat# 5892970001 | |
Red Blood Cell Lysis Buffer | Sigma | Cat# 11814389001 | |
Steritop E-GP Sterile Filtration System | Merck | Cat# SEGPT0038 | |
SynPer Solution | ThermoFisher | Cat# 87793 | |
vGLUT1 Antibody | Miltenyi Biotech | Cat# 130-120-7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