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ary

杂交集合和单分子检测对完全重构的 CMG 的运动进行成像

Published: July 26, 2024
doi:

Summary

我们报道了一种杂交集成和单分子测定法,用于直接成像和量化荧光标记、完全重组的 Cdc45/Mcm2-7/GINS (CMG) 解旋酶在光阱中固定的线性 DNA 分子上的运动。

Abstract

真核生物有一个称为 CMG 的复制解旋酶,它集中组织和驱动复制体,并在复制叉的前面引领潮流。深入了解 CMG 的动力学机制对于阐明细胞如何完成每个细胞周期一次高效、准确地复制其整个基因组的巨大任务至关重要。单分子技术具有无与伦比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因此特别适合量化 CMG 的动力学。然而,迄今为止,CMG 运动的单分子研究依赖于从细胞中纯化的预形成的 CMG 作为复合物,这排除了对其激活步骤的研究。在这里,我们描述了一种杂交集成和单分子测定法,该测定法允许从 36 种不同的纯化酿酒 酵母 多肽完全重组其组装和激活后,在荧光标记的 CMG 运动的单分子水平上成像。该测定依赖于具有两个正交连接部分的线性 DNA 底物末端的双重功能化,并且可以适应在单分子水平上研究类似复杂的 DNA 加工机制。

Introduction

真核生物中的 DNA 复制由称为复制体1 的动态蛋白质复合物进行。该复合物的一个关键组分是真核复制解旋酶 Cdc45/Mcm2-7/GINS (CMG),它驱动并集中组织复制体,在复制叉的前面处于领先地位 1,2。因此,深入了解 CMG 的动力学对于理解复制体的动力学至关重要。这种理解可以通过单分子技术获得,单分子技术特别适合研究分子马达,例如 CMG,因为它们具有无与伦比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并且可以为我们提供对它们的功能、随机性和动力学的无与伦比的定量理解 2,3,4,5,6,7,8,9。

在体内,CMG 以时间分离的方式加载和激活,以确保每个细胞周期仅发生一次复制 1,10,11。首先,在细胞周期的 G1 期,一组称为负载因子的蛋白质将 CMG 的第一个成分,即 Mcm2-7 六聚体复合物,以双六聚体的形式以头对头构型 15,17,18 的形式加载到 dsDNA 12,13,14,15,16 上.在酵母的特定情况下,这个初始过程发生在称为复制起点1 的特定 DNA 序列上。尽管 Mcm2-7 是复制解旋酶的马达核心,但如果没有两个解旋酶激活因子 Cdc45 和 GINS,它本身无法解开 DNA19,它们需要被募集到负载的 Mcm2-7 中才能产生完全活性的 CMG 11,19,20,21。解旋酶激活过程发生在细胞周期的 S 期,从细胞周期调节激酶 DDK 对 Mcm2-7 双六聚体的选择性磷酸化开始 22,23,24。这些磷酸化事件促进第二组称为放电因子的蛋白质10,11,26 将 Cdc45 和 GINS 募集到 Mcm2-7 双六聚体102223242526.Cdc45 和 GINS 的结合产生两个姐妹 CMG 解旋酶,它们最初包含亲本 DNA 的两条链,并且仍然以头对头配置定位11,27。在最后的激活步骤中,放电因子 Mcm10 催化来自每个姐妹 CMG11 的一条 DNA 链的 ATP 水解依赖性挤出。链挤出后,姐妹 CMG 解旋酶以 ATP 水解依赖性方式沿 ssDNA 易位而绕过并彼此分离 11,20,21,28,通过空间排除非易位链来解旋 DNA29。整个过程已在体外从最少的 36 种纯化酿酒酵母多肽10,11 中完全重构。

尽管上述 CMG 组装和激活具有精细的体内调节作用,但迄今为止,CMG 2,30,31,32,33,34 体外重组单分子运动研究依赖于从细胞中纯化为复合物的预活化 CMG20,21,缺少激活之前的所有步骤以及其运动的双向性质。这种预活化的 CMG 方法已成为单分子领域的金标准,部分原因是完全重构的 CMG 组装反应的生化复杂性10,11。由于多种原因,这种生化反应从本体生化水平转化为单分子水平一直具有挑战性。首先,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反应效率,CMG 组装和活化所需的负载和燃烧因子需要在 10-200 nM 10,11,27 的浓度范围内。这些浓度范围对应于大多数单分子技术可以容忍的高端,尤其是在使用荧光标记组分时35。最后,CMG 已经发展到在一个单元 36,37,38,39 中巡游数千个碱基对。因此,要在生物学相关的空间尺度上研究其运动,需要长 DNA 底物(通常长度为数十千碱基左右)30,31,34,40,41,42。使用如此长的 DNA 底物带来了额外的挑战,即 DNA 底物越长,它对蛋白质和蛋白质聚集体的潜在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就越多。在 CMG 的情况下,后一点特别重要,因为 CMG 组装和激活中涉及的几个加载和放电因子包含本质上无序的区域43 并且容易聚集。

在这里,我们报道了一种杂交集成和单分子测定,该测定允许观察和定量 CMG 从 36 个纯化的 酿酒酵母 多肽28 完全重组其组装和激活后的运动。该测定依赖于具有两个正交连接部分的 DNA 底物两端的双重功能化:脱硫生物素和地高辛2图 1A)。第一个部分脱硫生物素用于将 DNA 底物可逆地结合到链霉亲和素包被的磁珠上 44图 1B)。在此之后,荧光标记的 CMG 被组装并激活到磁珠结合的 DNA 上,并使用磁架纯化和洗涤得到的磁珠结合 DNA:CMG 复合物(图 1C)。在此过程中,会聚集在 DNA 底物上的多余蛋白质被去除;这提供了几乎无聚集的 DNA:CMG 复合物。然后通过添加摩尔过量的游离生物素从磁珠中洗脱完整的复合物,这可以胜过脱硫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相互作用(图 1D)。单个 DNA:然后,CMG 复合物在两个包被有抗地高辛抗体(抗 Dig)的光学捕获聚苯乙烯珠之间结合;对于此步骤,使用 DNA 上的第二个部分地高辛,因为它即使在含有过量游离生物素的缓冲溶液中也可以与抗 Dig 结合(图 1E)。一旦 DNA:CMG 复合物在光阱中固定到位,荧光标记的 CMG 的运动就会用共聚焦扫描激光成像(图 1F)。我们预计该测定法可以很容易地适用于类似复杂 DNA: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单分子水平的研究。

Protocol

1. 合成双功能化线性 DNA 底物并与磁珠结合 DNA 底物与脱硫生物素和地高辛部分的双重功能化在 37 °C 下,用 200 单位限制性内切酶 AflII 线性化 20 μg 23.6 kb 质粒 pGL50-ARS1(包含天然 ARS1 复制起点,内部克隆,可根据要求提供)在 37 °C 下,终体积为 200 μL 1x 缓冲液(50 mM 乙酸钾、20 mM Tris-乙酸钠、10 mM 乙酸镁、 100 μg/ml BSA,pH 7.9)。注意:如果更方便,此步骤可以减少到 4 小时而不降低产量。 通过在 65 °C 下孵育反应 20 分钟来灭活 AflII。通过在 200 μL 线性化反应中补充 60 单位的 Klenow 片段(3′ 至 5′ 外切)聚合酶、17 μL 10x 缓冲液(500 mM NaCl、100 mM Tris-HCl、100 mM MgCl2、10 mM DTT,pH 7.9)、33 μM D-脱硫生物素-7-dATP、33 μM 地高辛-11-dUTP、33 μM dCTP、33 μM dGTP、 和超纯水至终体积为 370 μM。将反应物在 37 °C 下孵育 30 分钟。注:在此步骤中,Klenow 片段通过在两端掺入两个 D-脱硫生物素-7-dATP 和两个地高辛-11-dUTP 核苷酸来减弱线性化 DNA 两端的突出端。 用 10 mM EDTA 补充反应物,并在 75 °C 下孵育反应物 20 分钟来灭活 Klenow 片段。用超纯水使反应体积达到 400 μL。 取四个 S-400 离心柱,涡旋至少 30 秒以重悬树脂,然后以 735 x g 离心 1 分钟以去除储存缓冲液。将色谱柱转移至干净的 1.5 mL 试管中。 立即向每根柱中加入 100 μL DNA 溶液,并以 735 x g 的离心力离心 2 分钟。DNA 现在在流出液中,色谱柱可能会被丢弃。 汇集四根色谱柱的流出液,用移液管测量体积,用分光光度计测量 DNA 浓度。这将用于计算与珠子结合的 DNA 量。 将双功能化线性 DNA 与链霉亲和素包被的磁珠结合涡旋 M-280 链霉亲和素包被的磁珠 30 秒以使其重悬。 将 4 mg 重悬的 M-280 链霉亲和素包被的磁珠转移到干净的 1.5 mL 试管中。将试管放在磁架上,等待 1 分钟以收集珠子,然后取出储存缓冲液。 向珠子中加入 1 mL 的 1x 缓冲液 A(5 mM Tris-HCl pH 7.5、0.5 mM EDTA 和 1 M NaCl),涡旋重悬 5 秒。将珠子在室温下孵育 5 分钟。注:所有缓冲液均应无菌过滤。预先制备大量 2x 缓冲液 A、1x 缓冲液 B(见下文)和 1x 缓冲液 C(见下文)以节省时间(推荐)。这些缓冲液是磁珠制造商推荐的缓冲液,可以储存在 – 20°C 下。 将试管放入磁性支架中,等待 1 分钟以收集珠子,然后去除缓冲液 A。 通过移液将磁珠重悬于 400 μL 的 2x 缓冲液 A 中,然后加入 400 μL 功能化 DNA 溶液(请注意,这会将 2x 缓冲液 A 稀释至 1x 的最终浓度,这是 DNA 与磁珠结合的最佳选择)。通过移液轻轻混合。 将磁珠/DNA 混合物在 4 °C 下孵育过夜,并端到端旋转,以使功能化的 DNA 与磁珠结合。 使用磁力架去除上清液(在用移液管测量其体积和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未结合 DNA 的浓度之前不要丢弃),并用 500 μL 缓冲液 B(10 mM HEPES-KOH pH 7.6、1 mM EDTA 和 1 M KOAc)洗涤珠子 2 次,以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 DNA。用 500 μL 缓冲液 C(10 mM HEPES-KOH pH 7.6 和 1 mM EDTA)洗涤珠子 2 次,这是制造商推荐的储存缓冲液。通过将添加到磁珠中的 DNA 总量与上清液中剩余的 DNA 量进行比较,计算与磁珠结合的 DNA 总量。产量应在每 mg 磁珠 2.3-2.9 mg DNA (~150-190 fmol) 的范围内。如果获得的产量较低,请在使用前检查 S400 色谱柱是否未干燥。通过凝胶电泳持续监测 DNA 完整性,以确保初始质粒 DNA 底物不被降解。 将珠子重悬于 300 μL 缓冲液 C 中,并储存在 4 °C 下。 为防止切口,将 1 mg 磁珠制成 4 次一次性等分试样,并且 DNA 的储存时间不要超过 2 周。 2. 混合集成和单分子分析,使用相关双光束光镊和共聚焦显微镜对完全重组的 CMG 的运动进行成像和量化 荧光标记的 CMG 在磁珠结合 DNA (图 1C).注:CMG 组装和活化反应分两个阶段进行:Mcm2-7 上样和磷酸化,以及 CMG 组装和活化。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所有缓冲液更换步骤均在磁架的帮助下进行,让磁珠被磁力架收集 1 分钟,然后去除上清液。所有孵育均在带盖的温控加热块中进行,以防止荧光蛋白发生光漂白。如果没有盖子,则应用锡箔纸覆盖管子。该方案中采用的所有蛋白质的纯化和荧光标记已如前所述进行10,11,28.Mcm2-7 负载和磷酸化取 1 mg DNA 结合的链霉亲和素包被的磁珠,并去除储存缓冲液(缓冲液 C)。 用 200 μL 上样缓冲液(25 mM HEPES-KOH pH 7.6、100 mM K 谷氨酸、10 mM MgOAc、0.02% NP40 替代品、10% 甘油、2 mM DTT、100 μg/mL BSA 和 5 mM ATP)洗涤珠子。 去除上样缓冲液,并将磁珠重悬于 75 μL 上样缓冲液中。通过移液轻轻混合。 向微珠结合的 DNA 中加入终浓度为 37.5 nM 的 ORC,并在 30 °C 下以 800 rpm 的转速搅拌孵育反应 5 分钟。 加入终浓度为 50 nM 的 Cdc6,并在 30 °C 下以 800 rpm 的搅拌孵育反应 5 分钟。 加入终浓度为 100 nM 的 Mcm2-7/Cdt1(或荧光标记的 Mcm2-7JF646-Halo-Mcm3/Cdt1),并在 30 °C 下以 800 rpm 的搅拌孵育反应 20 分钟。 加入终浓度为 100 nM 的 DDK,并在 30 °C 下以 800 rpm 的搅拌孵育反应 30 分钟。 去除上清液,用 200 μL 高盐洗涤 (HSW) 缓冲液(25 mM HEPES-KOH pH 7.6、300 mM KCl、10 mM MgOAc、0.02% NP40 替代品、10% 甘油、1 mM DTT 和 400 μg/mL BSA)洗涤珠子结合的 DNA(现在含有磷酸化的 Mcm2-7 六聚体)。通过移液混匀,确保微珠完全重悬于缓冲液中,并且看不到团块。 去除 HSW 缓冲液,并用 200 μL CMG 缓冲液(25 mM HEPES-KOH pH 7.6、250 mM K 谷氨酸、10 mM MgOAc、0.02% NP40 替代品、10% 甘油、1 mM DTT 和 400 μg/mL BSA)洗涤珠子一次。 荧光标记的 CMG 的组装和激活去除 CMG 缓冲液,将 DNA 结合的珠子重悬于 50 μL 补充有 5 mM ATP 的 CMG 缓冲液中。 向微珠结合的 DNA 中添加 50 nM Dpb11、200 nM GINS、30 nM Polɛ、20 nM S-CDK、50 nM Cdc45LD555、30 nM Sld3/7、55 nM Sld2 和 10 nM Mcm10。对于此步骤,在将它们添加到 DNA 中之前,立即将所有蛋白质混合在一个试管中并将其置于冰上。将重悬的微珠结合 DNA 添加到蛋白质混合物中。将反应物在 30 °C 下以 800 rpm 搅拌孵育 15 分钟。 用 200 μL HSW 缓冲液洗涤珠子 3 次。用 200 μL CMG 缓冲液洗涤珠子一次。 从磁珠中洗脱完整 DNA:CMG 复合物(图 1D)通过将含有 CMG 的 DNA 结合磁珠重悬于 200 μL 洗脱缓冲液(补充有 10 mM 生物素的 CMG 缓冲液)中,去除 CMG 缓冲液并从磁珠中洗脱 DNA:CMG 复合物。在室温下以 800 rpm 搅拌孵育 1 小时。 将试管放在磁架上,让珠子收集 5 分钟。小心收集上清液(现在包含洗脱的 DNA:CMG 复合物),不要破坏沉淀的微珠,并将其转移到新试管中。 为确保溶液中没有磁珠残留(因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磁珠会干扰分析的光捕获部分),请将收集的上清液再次放入磁架中,并让任何剩余的磁珠再收集 5 分钟。小心收集上清液并将其转移到新试管中。 向 200 μL 上清液中加入 1400 μL CMG 缓冲液。样品现在可用于单分子成像。 使用相关双光束光镊和共聚焦显微镜 (图 1E-G).注:测定的单分子部分在商业设置中进行,该设置将双光束光镊与共聚焦显微镜和微流体相结合45,46 (图 1E-G),但也可以在自建设置中进行。这里使用的商业装置配备了一个微流体流通池,该流通池具有五个入口(分别称为通道 1-5)和一个出口 (图 1E).在以下步骤中,所有按钮和/或面板名称都特定于此商业设置随附的软件。在商业设置中使用五个入口,如下所示:从左侧注入通道 1-3,并将其用于微珠捕获(通道 1)、DNA-蛋白质复合物结合(通道 2)和检查 CMG 的存在(通道 3)。使用通道 4 和 5 作为蛋白质储液库和缓冲液交换位置。每次实验前,用 1 mg/mL 牛血清白蛋白钝化微流体流动池至少 30 分钟,然后用 0.5% Pluronic F-127 溶解在超纯水中。确保每个实验中每个通道的内容如前所述(图 1E):通道 1:在 PBS 中以 1:50 稀释的抗地高辛包被的聚苯乙烯微珠(直径 2.06 μm);通道 2:DNA:从磁珠中洗脱的 CMG 复合物;通道 3:成像缓冲液(补充有 2 mM 1,3,5,7 环辛四烯、2 mM 4-硝基苄基醛酚和 2 mM Trolox 的 CMG 缓冲液);通道 4 和 5:补充有 25 nM RPA、10 nM Mcm10 和 5 mM ATP、5 mM ATPγS 或无核苷酸的成像缓冲液。 在实验之前,通过单击软件“功率控制”面板中的“重新校准”按钮,调整捕获激光功率,以在两个陷阱 33,46 中实现 0.3 pN/nm 的刚度。在软件的“图像扫描”面板中,将共聚焦像素大小设置为 50 x 50 nm,图像大小设置为 160 x 18 像素,每个像素的照明时间设置为 0.2 毫秒,帧速率设置为 5 秒。在 Temperature (温度) 面板中将温度控制设置为 30 °C。注:此外,我们建议将最大载物台速度(用于在通道之间移动)设置为 0.2 mm/s,以尽量减少 CMG 因阻力而从 DNA 上解离。 在进样口中以 0.5 bar 的恒定压力将所有溶液流入流通池(可在软件的 Pressure Bar 面板中设置)。然后,关闭通道 4 和 5 中的流。在初始流动所有溶液后,将压力降低至 0.2 bar。 将陷印激光器移动到通道 1,直到每个光阱中捕获一个微珠。通过在按下扳机的同时移动操纵杆,将捕获的珠子移动到通道 2。然后,通过使用操纵杆将右侧珠子移向和远离左侧珠子,而不按下扳机,直到 DNA 系绳被捕获(通过在软件的 FD Viewer 面板中监测被捕获的 DNA47 的力-延伸曲线来了解),从而钓出 DNA:CMG 复合物)。对于 DNA 栓系,请确保在“参考模型”面板中输入 DNA 长度和正确的温度值,这将在 FD 查看器面板中自动绘制 DNA 构建体的理论可扩展蠕虫状链模型。如果单个 DNA 分子夹在两个珠子之间,则 DNA 的力延伸行为应与绘制的可伸展蠕虫状链模型紧密匹配。通过监测实验力-拉伸曲线来确保这种情况,软件将自动将其绘制在理论曲线之上。注:与理论模型的偏差可能表明存在多个 DNA 分子结合在磁珠之间和/或存在与 DNA 结合并使其压缩的蛋白质聚集体。为防止蛋白质与 DNA 的力介导解离,在此初始测试期间不要超过 10 pN 的张力。 将微珠移至通道 3 并立即停止所有通道中的流路。在通道 3 中进行单帧测试扫描以确认 CMG 的存在,用 561 nm 激光以 4 μW 的功率照射,在物镜处测得。在 Excitation lasers(激发激光器)面板中调整成像激光功率。如果存在,CMG 将显示为二维衍射极限点,如图 1G 和 图 2A 所示。如果无法捕获 DNA,请检查通道 2 是否有气泡,这会减慢通道 2 中的流动(与通道 1 和 3 相比)。如果存在气泡,请将通道 2 中的压力增加到 1 巴,以尝试将气泡冲洗过来。 如果存在 CMG,将 DNA 系绳移至通道 4 或 5 进行成像;否则,请重新打开流,丢弃磁珠,然后返回步骤 2.2.4。 在通道 4 或 5 中,调整磁珠之间的距离,以在 DNA 系绳中达到 2 pN 的初始张力。为此,请在 Force Spectroscopy(力谱)面板中输入 2 pN,然后单击 Enable (启用) 按钮以启动力钳。一旦初始张力达到 2 pN,在成像前通过单击力谱面板中的启用按钮来禁用力夹。 图像 CMGCdc45-LD555 每 5 秒用 561 nm 激光以 4 μW 的功率在物镜处测量(图 1F)。为此,请单击 开始扫描 图像扫描面板中的按钮。在此类扫描中,CMG 将显示为二维衍射限制点,如图 1G 中的示例所示。如果观察到 CMG,但在漂白前似乎没有移动,请测试用于核酸酶活性的所有蛋白质,因为 DNA 上的缺口会导致 CMG 与 DNA41 解离,严重降低其明显的持续合成能力。注意:如果使用此处使用的商用显微镜,4 μW 的激光功率应提供一致的结果。如果使用自制设置,我们建议根据经验估计最佳激光功率。最佳激光功率应从荧光团提供足够的信号,以所需的精度对其进行定位,并且荧光团的使用寿命接近所需的实验时间范围。注:虽然本出版物侧重于杂交集成和单分子测定,但我们之前已经发表了对该测定生成的数据分析的全面描述48。

Representative Results

如果正确执行,此处描述的方案应产生几乎无聚集体的 DNA:CMG 复合物。无聚集反应不应堵塞微流体流动池中的任何通道,并且应该能够将捕获的 DNA 分子拉伸到其轮廓长度 10% 以内的端到端延伸,而不会破坏 DNA。相反,如果反应中存在聚集,DNA 分子有时可能会被聚集体压实,如果拉伸,通常会导致 DNA 断裂。识别蛋白质聚集体的一个好方法是查看 DNA 的 2D 扫描。在无聚集反应中,CMG 表现为离散的、对称的衍射限制点,稀疏地挤满了 DNA,如图 2A 所示的扫描中的点。相反,聚集体不太离散,有时不对称的斑点挤满了较长的 DNA,如图 2B 所示的扫描中所示。此外,如果测定成功执行,并且纯化蛋白质达到高纯度,则在 ATP 存在下将看到 CMG 的长距离运动,如图 2C 所示的运动记录仪所示。 图 1:杂交集合和单分子测定的图形描述,用于对完全重构的 CMG 的运动进行成像和量化。 (A) 含有天然存在的 ARS1 复制起点的 23.6 kb 线性 DNA 在两端通过脱硫生物素和地高辛部分进行双重功能化。(B) 双重功能化的 DNA 通过其脱硫生物素部分与链霉亲和素包被的磁珠结合。(C) CMG 在磁珠结合的 DNA 上逐步组装和激活,包括不同的洗涤步骤,以去除多余的未结合蛋白质和蛋白质聚集体。(D) 完整的 DNA:然后通过添加过量的游离生物素从磁珠中洗脱 CMG 复合物,这超过了脱硫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的相互作用。(E) 单个 DNA:CMG 复合物在微流体流动池的帮助下结合在两个抗地高辛包被的光学捕获聚苯乙烯珠之间。请注意,Dig-抗 Dig 相互作用与生物素-亲和素相互作用正交,因此不受游离生物素存在的影响。(F) 一旦被光镊固定到位,DNA:CMG 复合物就会转移到不同的缓冲条件下,然后用共聚焦扫描激光扫描 DNA 平面,以对 CMG 沿 DNA 随时间的运动进行成像。(G) 上面板显示了 DNA:CMG 复合物固定在两个光学捕获的防 DIG 涂层聚苯乙烯珠子之间的图表,这些聚苯乙烯珠子正在通过共聚焦扫描激光进行扫描。下图显示了 CMG 与用光阱固定的 DNA 结合的 2D 扫描示例。在这些实验中,DNA 没有被标记,但可以将其视为一条穿过图像中间的水平线。这个数字是从28 个修改而来的。 请单击此处查看此图的较大版本。 图 2:成功和不成功的实验数据示例。 (A) 无聚集样品中含 CMG 的 DNA 的 2D 扫描示例。在两次扫描中,CMG 都显示对称和离散的衍射限制点,沿 DNA 稀疏分布。(B) 在含有聚集体的样品中含 CMG 的 DNA 的 2D 扫描示例。在这两种扫描中,CMG 都会形成不太对称的斑点,使 DNA 拥挤。(C) 运动图显示了在 ATP 存在下 CMG 衍射限制点在 DNA 上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显示了 CMG 复合物的长程运动。 请单击此处查看此图的较大版本。

Discussion

关键步骤和重要的试剂质量检查
此处重点介绍了分析中的关键步骤和生物试剂质量检查。首先,所用蛋白质的纯度很重要,因为即使是蛋白质样品中很小的核酸酶污染物也会对数据产生不利影响。这是因为只有完整(或部分缺口)的 DNA 分子才能被捕获在双光束光镊中。更重要的是,DNA 上的切口会导致 CMG 解离41,从而使 CMG 长距离运动的观察复杂化。我们强烈建议检测每种纯化蛋白的核酸酶活性,并持续监测起始质粒底物的完整性,以确保将切口减少到最低限度。第二个重要步骤是在洗脱 DNA:CMG 复合物后小心去除磁珠。此步骤中的上清液去除应缓慢进行,以免干扰收集的珠子。如果磁珠留在飞入光镊的样品中,它们通常会撞击光阱的聚苯乙烯珠子,导致它们逃离光阱并使数据采集复杂化。最后,应在光镊中小心处理 DNA:CMG 复合物。为此,我们建议不要将 DNA 的张力增加到 10 pN 以上,因为施加力可能会使 CMG 与 DNA 分离。此外,微流体流通池中的通道之间移动应尽可能缓慢 (~ 0.2 mm/s),以防止产生的阻力使 CMG 与 DNA 分离。

方法的修改
该检测的几个步骤可以修改。例如,我们已经证明洗脱时间可以从 60 分钟缩短到 30 分钟,而不会显着影响洗脱产量。此外,我们建议在洗脱缓冲液中补充低浓度(低于 1 mM)的 ATP 或 ATPγS,以防止 CMG 从 DNA 末端扩散,并通常稳定 CMG28。此外,尽管我们在此处报告的缓冲液组成和蛋白质浓度基于先前的集成生化和单分子工作 11,18 中采用的缓冲液组成和蛋白质浓度,但我们描述的测定与其他组装 CMG 的方案完全兼容26,27。因此,任何据报道可以提高 CMG 组装或激活效率的生化进步都可以而且应该在测定的大部分部分实施,以提高产量。最后,增加帧之间的时间增加了 CMG 成像的总时间,有助于在荧光团漂白之前观察长距离 CMG 运动。

该方法的局限性
我们描述的混合方法有限,因为只能在批量激活 CMG 后对其进行成像。需要进一步的工作来实时观察 CMG 的激活。另一个重要的限制是,虽然我们预计 CMG 成对组装 17,26,27,但我们观察到的每个 DNA 的 CMG 复合物总数大多是一个28,这表明 CMG 或至少 Cdc45 在处理敏感的 DNA:CMG 复合物期间与 DNA 分离。减少单分子成像前的处理步骤数量,以及为微流体流动池的塑料管和玻璃开发更好的钝化策略,有望提高这一产量。

该方法的意义
迄今为止,CMG 的单分子运动研究采用了从细胞中纯化为复合物的预活化 CMG。虽然相对简单,但这种预激活的 CMG 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它错过了导致 CMG 激活的任何步骤,以及 CMG 和复制体运动的双向性质。另一方面,CMG 组装和激活的完全重构有可能研究任何预激活步骤,以及以双向方式研究 CMG 运动。然而,这种方法更难从体生化水平转化为单分子水平,因为它涉及更多的纯化蛋白质因子和步骤。我们在这里描述的分析使我们能够在单分子水平上对完全重构的 CMG 的运动进行成像,从而帮助我们获得一些以前错过的预激活动力学28,从而帮助克服了这些挑战。此外,虽然我们大多看到每个 DNA 有一个 CMG,但我们能够观察到两个 CMG 复合体向相反方向移动的几个实例,我们甚至可以捕捉到姐妹 CMG 彼此之间的初始分离28,为建立双向复制提供了一些见解。

与以前的 CMG 运动相比,该测定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我们采用的 DNA 底物的完全双链性质(图 1A)。在以前的预激活 CMG 研究中,将 CMG 与 DNA 底物结合的最常见方式是通过 3′ ssDNA 瓣。这导致 DNA 构建体不容易受到扭转约束,因此禁止研究超螺旋在复制体进程中的作用。相反,我们在这里描述的新方法有可能适用于研究扭矩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因为使用的 DNA 底物是完全双链的。

该方法的广泛应用
所描述的杂交测定将为完全重建完整的真核复制体铺平道路,使我们和其他人能够观察和量化使复制体成功完成所有不同任务的重要动力学。撇开 DNA 复制不谈,我们报道的检测代表了将复杂的生化反应从本体生化转化为单分子水平的重要进步。我们预计该测定法可以很容易地修改以研究涉及不同 DNA 加工机制的类似复杂的 DNA:蛋白质相互作用。

Offenlegungen

The authors have nothing to disclose.

Acknowledgements

作者感谢 Anne Early、Lucy Drury 和 Max Douglas 为未标记蛋白质的过表达提供酵母菌株,以及 ND 实验室成员 Anuj Kumar、Katinka Ligthart 和 Julien Gros 帮助纯化负载因子和 DDK。作者还感谢 Kaley McCluskey、Dorian Mikolajczak、Joseph Yeeles、Jacob Lewis、Alessandro Costa、Hasan Yardimci 和 Taekjip Ha 进行有益的科学讨论。D.R.M. 感谢勃林格殷格翰基金会博士奖学金的资助。 N.D. 感谢荷兰科学研究组织 (NWO) 通过最高赠款 714.017.002 和欧洲研究理事会通过高级赠款(REPLICHROMA;赠款号 789267)提供的资助。

Materials

AflII  NEB R0520L
Anti-digoxigenin coated polystyrene beads  Spheroteck DIGP-20-2
ATP solution Thermo Fisher R0441
ATPγS Roche 11162306001
BSA NEB B9000S
C-Trap Lumicks
CutSmart Buffer NEB B6004S Provided with AflII
dCTP Promega U122B
D-Desthiobiotin-7-dATP Jena Bioscience  NU-835-Desthiobio
dGTP Thermo Fisher 10218014
Digoxigenin-11-dUTP Jena Bioscience NU-803-DIGXL
Dynabeads M-280 Streptavidin magnetic beads Invitrogen 11205D
Klenow Fragment (3'→5' exo-)  NEB M0212L
Microspin S-400 HR spin columns  GE Healthcare GE27-5140-01
NEBuffer2 NEB B7002S Provided with Klenow Fragment
Nonidet P 40 Substitute Sigma 74385
Pluronic F-127  Sigma P2443

Referenzen

  1. Bell, S. P., Labib, K. Chromosome duplication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Genetik. 203 (3), 1027-1067 (2016).
  2. Burnham, D. R., Kose, H. B., Hoyle, R. B., Yardimci, H. The mechanism of DNA unwinding by the eukaryotic replicative helicase. Nat Commun. 10 (1), 1-14 (2019).
  3. Ticau, S., Friedman, L. J., Ivica, N. A., Gelles, J., Bell, S. P. Single-molecule studies of origin licensing reveal mechanisms ensuring bidirectional helicase loading. Cell. 161 (3), 513-525 (2015).
  4. Ticau, S., et al. Mechanism and timing of Mcm2-7 ring closure during DNA replication origin licensing. Nat Str Mol Biol. 24 (3), 309-315 (2017).
  5. Gupta, S., Friedman, L. J., Gelles, J., Bell, S. P. A helicase- tethered ORC flip enables bidirectional helicase loading. eLife. 10, e74282 (2021).
  6. Lewis, J. S., et al. Single-molecule visualization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leading-strand synthesis reveals 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MTC and the replisome.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14 (40), 10630-10635 (2017).
  7. Dulin, D., Berghuis, B. A., Depken, M., Dekker, N. H. Untangling reaction pathways through modern approaches to high-throughput single-molecule force-spectroscopy experiments. Curr Opinion Str Biol. 34, 116-122 (2015).
  8. Lewis, J. S., van Oijen, A. M., Spenkelink, L. M. Embracing heterogeneity: Challenging the paradigm of replisomes as deterministic machines. Chem Rev. 123 (23), 13419-13440 (2023).
  9. Abbondanzieri, E. A., Greenleaf, W. J., Shaevitz, J. W., Landick, R., Block, S. M. Direct observation of base-pair stepping by RNA polymerase. Nature. 438 (7067), 460-465 (2005).
  10. Yeeles, J. T. P., Deegan, T. D., Janska, A., Early, A., Diffley, J. F. X. Regulated eukaryotic DNA replication origin firing with purified proteins. Nature. 519 (7544), 431-435 (2015).
  11. Douglas, M. E., Ali, F. A., Costa, A., Diffley, J. F. X. The mechanism of eukaryotic CMG helicase activation. Nature. 555 (7695), 265-268 (2018).
  12. Remus, D., et al. Concerted loading of Mcm2-7 double hexamers around DNA during DNA replication origin licensing. Cell. 139 (4), 719-730 (2009).
  13. Frigola, J., Remus, D., Mehanna, A., Diffley, J. F. X. ATPase-dependent quality control of DNA replication origin licensing. Nature. 495 (7441), 339-343 (2013).
  14. Coster, G., Frigola, J., Beuron, F., Morris, E. P., Diffley, J. F. X. Origin licensing requires ATP binding and hydrolysis by the MCM replicative helicase. Mol Cell. 55 (5), 666-677 (2014).
  15. Coster, G., Diffley, J. F. X. Bidirectional eukaryotic DNA replication is established by quasi-symmetrical helicase loading. Science. 357 (6348), 314-318 (2017).
  16. Miller, T. C. R., Locke, J., Greiwe, J. F., Diffley, J. F. X., Costa, A. Mechanism of head-to-head MCM double-hexamer formation revealed by cryo-EM. Nature. 575 (7784), 704-710 (2019).
  17. Abid Ali, F., et al. Cryo-EM structure of a licensed DNA replication origin. Nat Commun. 8 (1), 1-10 (2017).
  18. Sánchez, H., et al. DNA replication origins retain mobile licensing proteins. Nat Commun. 12 (1), 1908 (2021).
  19. Ilves, I., Petojevic, T., Pesavento, J. J., Botchan, M. R. Activation of the MCM2-7 helicase by association with Cdc45 and GINS proteins. Mol Cell. 37 (2), 247-258 (2010).
  20. Moyer, S. E., Lewis, P. W., Botchan, M. R. Isolation of the Cdc45/Mcm2-7/GINS (CMG) complex, a candidate for the eukaryotic DNA replication fork helicase.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03 (27), 10236-10241 (2006).
  21. Langston, L. D., et al. CMG helicase and DNA polymerase ε form a functional 15-subunit holoenzyme for eukaryotic leading-strand DNA replica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11 (43), 15390-15395 (2014).
  22. Sheu, Y. J., Stillman, B. Cdc7-Dbf4 phosphorylates MCM proteins via a docking site-mediated mechanism to promote S phase progression. Mol Cell. 24 (1), 101-113 (2006).
  23. Sheu, Y. J., Stillman, B. The Dbf4-Cdc7 kinase promotes S phase by alleviating an inhibitory activity in Mcm4. Nature. 463 (7277), 113-117 (2010).
  24. Randell, J. C. W., et al. Mec1 is one of multiple kinases that prime the Mcm2-7 helicase for phosphorylation by Cdc7. Mol Cell. 40 (3), 353-363 (2010).
  25. Greiwe, J. F., et al. Structural mechanism for the selective phosphorylation of DNA-loaded MCM double hexamers by the Dbf4-dependent kinase. Nat Str Mol Biol. 29 (1), 10-20 (2021).
  26. de Jesús-Kim, L., Friedman, L. J., Ramsoomair, C., Gelles, J., Bell, S. P. DDK regulates replication initiation by controlling the multiplicity of Cdc45-GINS binding to Mcm2-7. eLife. 10, e65471 (2021).
  27. Lewis, J. S., et al. Mechanism of replication origin melting nucleated by CMG helicase assembly. Nature. 606 (7916), 1007-1014 (2022).
  28. Ramírez Montero, D., et al. Nucleotide binding halts diffusion of the eukaryotic replicative helicase during activation. Nat Commun. 14 (1), 2082 (2023).
  29. Kose, H. B., Larsen, N. B., Duxin, J. P., Yardimci, H. Dynamics of the eukaryotic replicative helicase at lagging-strand protein barriers support the steric exclusion model. Cell Rep. 26 (8), 2113-2125.e6 (2019).
  30. Lewis, J. S., et al. Single-molecule visualization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leading-strand synthesis reveals 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MTC and the replisome.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14 (40), 10630-10635 (2017).
  31. Lewis, J. S., et al. Tunability of DNA polymerase stability during eukaryotic DNA replication. Mol Cell. 77, 1-9 (2020).
  32. Schauer, G. D., et al. Replisome bypass of a protein-based R-loop block by Pif1.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17 (48), 30354-30361 (2020).
  33. Wasserman, M. R., Schauer, G. D., O’Donnell, M. E., Liu, S. Replication fork activation is enabled by a single-stranded DNA gate in CMG helicase. Cell. 178 (3), 600-611.e16 (2019).
  34. Kose, H. B., Xie, S., Cameron, G., Strycharska, M. S., Yardimci, H. Duplex DNA engagement and RPA oppositely regulate the DNA-unwinding rate of CMG helicase. Nat Commun. 11 (1), 1-15 (2020).
  35. White, D. S., Smith, M. A., Chanda, B., Goldsmith, R. H. Strategies for overcoming the single-molecule concentration barrier. ACS Meas Sci Au. 3 (4), 239-257 (2023).
  36. Liachko, I., et al. A comprehensive genome-wide map of autonomously replicating sequences in a naive genome. PLoS Genet. 6 (5), 22 (2010).
  37. Kapadia, N., et al. Processive activity of replicative DNA polymerases in the replisome of live eukaryotic cells. Mol Cell. 80 (1), 114-126.e8 (2020).
  38. Claussin, C., Vazquez, J., Whitehouse, I. Single-molecule mapping of replisome progression. Mol Cell. 82 (7), 1372-1382.e4 (2022).
  39. Polo Rivera, C., Deegan, T. D. Replicon-seq: seeing is believing. Trends Genet. 38 (10), 987-988 (2022).
  40. Sparks, J. L., et al. The CMG helicase bypasses DNA-protein cross-links to facilitate their repair. Cell. 176 (1-2), 167-181.e21 (2019).
  41. Vrtis, K. B., et al. Single-strand DNA breaks cause replisome disassembly. Mol Cell. 81 (6), 1309-1318.e6 (2021).
  42. Low, E., Chistol, G., Zaher, M. S., Kochenova, O. V., Walter, J. C. The DNA replication fork suppresses CMG unloading from chromatin before termination. Genes Dev. 34 (21), 1534-1545 (2020).
  43. Parker, M. W., et al. A new class of disordered elements controls DNA replication through initiator self-assembly. eLife. 8, 1-35 (2019).
  44. Hirsch, J. D., et al. Easily reversible desthiobiotin binding to streptavidin, avidin, and other biotin-binding proteins: Uses for protein labeling, detection, and isolation. Anal Biochem. 308 (2), 343-357 (2002).
  45. Candelli, A., Wuite, G. J. L., Peterman, E. J. G. Combining optical trapping,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and micro-fluidics for single molecule studies of DNA-protein interactions. Phys Chem Chem Phys. 13 (16), 7263-7272 (2011).
  46. Candelli, A., et al. Visualiz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nascent RAD51 filament formation at single-monomer resolu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11 (42), 15090-15095 (2014).
  47. Bustamante, C., Marko, J. F., Siggia, E. D., Smith, S. Entropic elasticity of lambda-phage DNA. Science. 265 (5178), 1599-1600 (1994).
  48. Liu, Z., et al. A biophysics toolbox for reliable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in integrated force-confocal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ACS Photonics. 11 (4), 1592-1603 (2024).
This article has been published
Video Coming Soon
Keep me updated:

.

Diesen Artikel zitieren
Ramírez Montero, D., Sánchez, H., van Veen, E., van Laar, T., Solano, B., Diffley, J. F. X., Dekker, N. H. Hybrid Ensemble and Single-molecule Assay to Image the Motion of Fully Reconstituted CMG. J. Vis. Exp. (209), e67076, doi:10.3791/67076 (2024).

View Video